棲一《垓下懷古》閱讀答案
垓下懷古
【唐】棲一
緬想咸陽事可嗟,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子弟②歸何處?萬里鴻溝屬漢家。
弓斷陣前爭日月,血流垓下定龍蛇。
拔山力盡烏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釋】
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后決戰之處。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項羽與其叔項梁殺會稽郡守,集吳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吳地舉兵響應。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聯悼古傷今,以咸陽舊事入手,生發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嘆。
B.頸聯化用典故,表達出詩人對項羽兵敗的惋惜,讓人沉思。
C.頷聯描繪戰事,既反映出戰事的殘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愴之情。
D.尾聯充滿激情,有蕩氣回腸之意,卻又令人感嘆世事多變的無奈。
E.全詩一唱三嘆,體現出詩人對于歷史的深刻哲思,文筆深沉悲壯。
2.結合全詩討論,本文是否是在懷古傷今?簡要說明你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A D(A:并未悼古傷今,僅為懷古;D:并沒有發出世事多變的無奈感慨。)
2.沒有。理由:①從詩題可知,本詩只是對垓下之圍這一戰事的懷古之情,而非傷今(3分)②從全詩氣勢及詩意可知,詩人僅是對英雄陌路的慨嘆(3分)
注釋
①咸陽:古地名,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二十里。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于此,大造宮殿,定為都城。公元前206年,劉邦先于各路諸侯攻入咸陽,推翻秦王朝,隨即回軍灞上,約束軍隊,與民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同年,項羽入關,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率軍在關中燒殺擄掠,于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因而盡失民心。楚歌:為古楚國(以今湖北省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的歌曲,詳見本詩說明。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項羽與其叔項梁殺會稽郡守,集吳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吳地舉兵響應。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擊秦軍,所向披靡。后項羽敗于垓下,逃至烏江畔,烏江亭長駕舟欲渡項羽。項羽拒絕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哉!”鴻溝:古運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汜水之戰后,劉邦遣使往說項羽中分天下,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東為楚地,西為漢地。后世以鴻溝比喻難以逾越的界限。漢家:指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
③弓斷陣前:弓斷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史記·項羽本紀》載: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則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蜷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弓斷陣前即指此事。弓斷亦作弓指,亦通。劉項對峙東西廣武城時,相會于兩城之間的廣武澗畔。劉邦歷數項羽的罪過。項羽發怒,伏弩射傷劉之胸部。劉邦怕動搖軍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身受重傷,卻故意摸著腳大叫道“虜中吾指。”弓指即指此事。日月:意為天下。龍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又解作龍和蛇,指成功者與失敗者。拔山:項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句。
④烏江: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江畔的烏江鎮內有唐代所建項王廟,廟后有明代所建項羽衣冠冢。悠悠:遙遠,長久。
簡析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后決戰之處。史載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聯合各路諸侯,統軍三十萬,兵分三路追擊西楚霸王項羽,把項羽圍困在咳下。劉邦并用張良計,命漢軍夜時皆于四面唱起楚歌,楚兵聞之,軍心渙散。項羽在楚歌聲中亦不能寐,披衣飲酒帳中,緬懷往日稱雄于世,至今窮途沒落,頓生英雄末路的凄愴之情,遂對著愛妾虞姬和心愛的戰馬而慷慨悲歌,潸然淚下。天明后孤身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垓下懷古》綜述了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一代英豪由于剛愎自用、暴戾驕矜,政治上霸道不仁而喪失民心,終于帝業無成,自殺身死的史實。本詩格調深沉悲壯,充滿感慨,充滿激情,令人回腸蕩氣,一唱三嘆。
【唐】棲一
緬想咸陽事可嗟,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子弟②歸何處?萬里鴻溝屬漢家。
弓斷陣前爭日月,血流垓下定龍蛇。
拔山力盡烏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注釋】
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后決戰之處。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項羽與其叔項梁殺會稽郡守,集吳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吳地舉兵響應。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聯悼古傷今,以咸陽舊事入手,生發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嘆。
B.頸聯化用典故,表達出詩人對項羽兵敗的惋惜,讓人沉思。
C.頷聯描繪戰事,既反映出戰事的殘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愴之情。
D.尾聯充滿激情,有蕩氣回腸之意,卻又令人感嘆世事多變的無奈。
E.全詩一唱三嘆,體現出詩人對于歷史的深刻哲思,文筆深沉悲壯。
2.結合全詩討論,本文是否是在懷古傷今?簡要說明你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A D(A:并未悼古傷今,僅為懷古;D:并沒有發出世事多變的無奈感慨。)
2.沒有。理由:①從詩題可知,本詩只是對垓下之圍這一戰事的懷古之情,而非傷今(3分)②從全詩氣勢及詩意可知,詩人僅是對英雄陌路的慨嘆(3分)
注釋
①咸陽:古地名,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二十里。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于此,大造宮殿,定為都城。公元前206年,劉邦先于各路諸侯攻入咸陽,推翻秦王朝,隨即回軍灞上,約束軍隊,與民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同年,項羽入關,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率軍在關中燒殺擄掠,于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因而盡失民心。楚歌:為古楚國(以今湖北省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的歌曲,詳見本詩說明。
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后,項羽與其叔項梁殺會稽郡守,集吳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吳地舉兵響應。次年,即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擊秦軍,所向披靡。后項羽敗于垓下,逃至烏江畔,烏江亭長駕舟欲渡項羽。項羽拒絕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哉!”鴻溝:古運河名,故道在今河南省中部。汜水之戰后,劉邦遣使往說項羽中分天下,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東為楚地,西為漢地。后世以鴻溝比喻難以逾越的界限。漢家:指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
③弓斷陣前:弓斷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再射箭。《史記·項羽本紀》載: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則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蜷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弓斷陣前即指此事。弓斷亦作弓指,亦通。劉項對峙東西廣武城時,相會于兩城之間的廣武澗畔。劉邦歷數項羽的罪過。項羽發怒,伏弩射傷劉之胸部。劉邦怕動搖軍心,不敢讓人知道自己身受重傷,卻故意摸著腳大叫道“虜中吾指。”弓指即指此事。日月:意為天下。龍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又解作龍和蛇,指成功者與失敗者。拔山:項羽《垓下歌》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句。
④烏江: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江畔的烏江鎮內有唐代所建項王廟,廟后有明代所建項羽衣冠冢。悠悠:遙遠,長久。
簡析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后決戰之處。史載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聯合各路諸侯,統軍三十萬,兵分三路追擊西楚霸王項羽,把項羽圍困在咳下。劉邦并用張良計,命漢軍夜時皆于四面唱起楚歌,楚兵聞之,軍心渙散。項羽在楚歌聲中亦不能寐,披衣飲酒帳中,緬懷往日稱雄于世,至今窮途沒落,頓生英雄末路的凄愴之情,遂對著愛妾虞姬和心愛的戰馬而慷慨悲歌,潸然淚下。天明后孤身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垓下懷古》綜述了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一代英豪由于剛愎自用、暴戾驕矜,政治上霸道不仁而喪失民心,終于帝業無成,自殺身死的史實。本詩格調深沉悲壯,充滿感慨,充滿激情,令人回腸蕩氣,一唱三嘆。
上一篇:李白《夜下征虜亭》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李白《登錦城散花樓》閱讀答案及賞析
* 垓下懷古【唐】棲一緬想咸陽事可嗟,楚歌哀怨思無涯。八千子弟②歸何處?萬里鴻溝屬漢家。弓斷陣前爭日月,血流垓下定龍蛇。拔山力盡烏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注釋】①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系楚漢之爭最后決戰之處。②八千子弟:公元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