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鵲踏枝》閱讀答案
鵲踏枝
南唐 馮延巳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1.閱讀上面詞作,下列選項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昨夜笙歌”兩句,正面敘寫人事,與前三句景象所表現的意象呼應: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 “樓上”,宴會之所,因人去樓空,則有高寒之意;“過盡征鴻”,寫人如鴻飛離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與暮煙冥漠中,見其內心的孤寂悲苦。
C.“一晌”一句,寫詞人宴會散后,猶自依依不舍,樓頭凝望,客人都已經看不見了,還不愿下樓回房。
D. “鮫綃掩淚”句,用“鮫人泣珠”的典故,一見拭淚巾帕之珍美,再則用泣淚之人所織之綃來拭淚,愈見泣淚之悲苦。
E. 這首《鵲踏枝》深美閎約,看似在寫閨閣之情,傷春怨別,實則滿含寂寞的悲涼。
2.詞的前三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參考答案
1.B C 簡析:B 項,樓上,解釋為宴會之所,人去樓空之意,過于坐實,樓上一詞本就有高寒之意,過盡征鴻,則指凝望之久,悵惘之深,非喻人之離散。C 此詞為閨怨詞,抒情主人公非詞人,而是代言閨人之怨,“不見人”指不見思念的游子。
2. 景象:詞的前三句寫千萬片梅花凋謝而不甘零落時隨風飄飛的景象。(2分)
用意:(1)作者移情于梅,賦予梅多情繾綣的性格。(2分)(2)描畫了繽紛而凄涼的意象,營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圍。(2分)(3)為后文抒發怨情張本(鋪墊)。(2分)(第二問任答兩點即給4分)
南唐 馮延巳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1.閱讀上面詞作,下列選項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昨夜笙歌”兩句,正面敘寫人事,與前三句景象所表現的意象呼應: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 “樓上”,宴會之所,因人去樓空,則有高寒之意;“過盡征鴻”,寫人如鴻飛離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與暮煙冥漠中,見其內心的孤寂悲苦。
C.“一晌”一句,寫詞人宴會散后,猶自依依不舍,樓頭凝望,客人都已經看不見了,還不愿下樓回房。
D. “鮫綃掩淚”句,用“鮫人泣珠”的典故,一見拭淚巾帕之珍美,再則用泣淚之人所織之綃來拭淚,愈見泣淚之悲苦。
E. 這首《鵲踏枝》深美閎約,看似在寫閨閣之情,傷春怨別,實則滿含寂寞的悲涼。
2.詞的前三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參考答案
1.B C 簡析:B 項,樓上,解釋為宴會之所,人去樓空之意,過于坐實,樓上一詞本就有高寒之意,過盡征鴻,則指凝望之久,悵惘之深,非喻人之離散。C 此詞為閨怨詞,抒情主人公非詞人,而是代言閨人之怨,“不見人”指不見思念的游子。
2. 景象:詞的前三句寫千萬片梅花凋謝而不甘零落時隨風飄飛的景象。(2分)
用意:(1)作者移情于梅,賦予梅多情繾綣的性格。(2分)(2)描畫了繽紛而凄涼的意象,營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圍。(2分)(3)為后文抒發怨情張本(鋪墊)。(2分)(第二問任答兩點即給4分)
上一篇:劉長卿《早春》閱讀答案
下一篇:棲一《垓下懷古》閱讀答案
* 鵲踏枝南唐馮延巳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1.閱讀上面詞作,下列選項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A.“昨夜笙歌”兩句,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