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普明寺見梅》閱讀答案
普明寺見梅
楊萬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見僧窗一兩枝。
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今冬不雪何關事,作伴孤芳卻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獨,慰存無酒且新詩。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城中”在古代詩人筆下多含“憎厭”之意,用來指爭名奪利、紅塵喧囂之地,本詩中同樣含有貶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應詩題中的“普明寺”,在空間位置上又與“城中”相對,說明這是世外一角、幽靜所在。
C.頸聯是說今冬沒有下雪又有什么關系,僅僅是讓梅花缺少“雪”這一同伴,詩人以梅襯雪。
D.“月落山空”時梅花孤獨寂寞,詩人用“新詩”表示慰問,不僅流露出關切之情,更有一種知己之感。
E.詩人從尋梅、賞梅、憐梅寫到慰梅,全詩的重點是刻畫梅花本身的形象,詩人獨特的感受只一筆帶過。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E(C“以梅襯雪”錯誤,應是“以雪襯雪”。E項,詩中只有“孤芳”“幽獨”等極少數詞是描寫梅花形神的,全詩重點抒寫的是詩人賞梅時的獨特感受,而不是刻畫梅花本身的形象。
2.(1)懊悔、嘆惋之情。詩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詩人錯過探梅佳期的懊悔感傷情緒,“卻欠伊”三字,是為梅花缺少同伴而發出輕輕的惋惜喟嘆。(2)慶幸、欣喜之情。詩人將 “半開時”的情狀與“那恨晚”的心緒相對應,略感慶幸;“猶喜”二字,直抒胸臆,凸顯欣喜。(3)欣賞、贊美之情。詩人目睹僅有“一兩枝”的山寺梅花“半開”,卻認為“應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關事”,其對臘梅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4)豁達、釋然之情。詩人覺得梅花“半開時”來觀賞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現出豁達樂觀、超脫淡泊的情懷。(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給4分,答對其中3點即給6分)
楊萬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見僧窗一兩枝。
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今冬不雪何關事,作伴孤芳卻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獨,慰存無酒且新詩。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城中”在古代詩人筆下多含“憎厭”之意,用來指爭名奪利、紅塵喧囂之地,本詩中同樣含有貶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應詩題中的“普明寺”,在空間位置上又與“城中”相對,說明這是世外一角、幽靜所在。
C.頸聯是說今冬沒有下雪又有什么關系,僅僅是讓梅花缺少“雪”這一同伴,詩人以梅襯雪。
D.“月落山空”時梅花孤獨寂寞,詩人用“新詩”表示慰問,不僅流露出關切之情,更有一種知己之感。
E.詩人從尋梅、賞梅、憐梅寫到慰梅,全詩的重點是刻畫梅花本身的形象,詩人獨特的感受只一筆帶過。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E(C“以梅襯雪”錯誤,應是“以雪襯雪”。E項,詩中只有“孤芳”“幽獨”等極少數詞是描寫梅花形神的,全詩重點抒寫的是詩人賞梅時的獨特感受,而不是刻畫梅花本身的形象。
2.(1)懊悔、嘆惋之情。詩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詩人錯過探梅佳期的懊悔感傷情緒,“卻欠伊”三字,是為梅花缺少同伴而發出輕輕的惋惜喟嘆。(2)慶幸、欣喜之情。詩人將 “半開時”的情狀與“那恨晚”的心緒相對應,略感慶幸;“猶喜”二字,直抒胸臆,凸顯欣喜。(3)欣賞、贊美之情。詩人目睹僅有“一兩枝”的山寺梅花“半開”,卻認為“應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關事”,其對臘梅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4)豁達、釋然之情。詩人覺得梅花“半開時”來觀賞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現出豁達樂觀、超脫淡泊的情懷。(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給4分,答對其中3點即給6分)
上一篇:王安石《江上》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下一篇:《己亥雜詩》中考試題集錦及閱讀答案
* 普明寺見梅楊萬里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見僧窗一兩枝。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今冬不雪何關事,作伴孤芳卻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獨,慰存無酒且新詩。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城中”在古代詩人筆下多含“憎厭”之意,用來指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