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的近義詞
三綱五常的近義詞有:三從四德,清規戒律,綱常名教,三綱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的解釋: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五常的近義詞詳解
- 1 三從四德
- 拼音: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釋:
- 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封建禮教為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出處: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2 清規戒律
- 拼音:
- qīng guī jiè lǜ
- 解釋:
-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 出處:
- 《釋門正統》:“元和九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禪林規式,謂之清規。”
- 3 綱常名教
- 拼音:
-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 解釋:
- 綱常:三綱五常;名教:封建禮教。指維護封建制度而設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規范
- 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綱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三綱五常的反義詞
“三綱五常”單字解釋
* 三綱五常的近義詞有:三從四德,清規戒律,綱常名教,三綱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的解釋: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