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小節的近義詞
不拘小節的近義詞有:不修小節,不修邊幅,不成體統,不護細行,不拘形跡,不拘細節,不拘細行,不衫不履,不顧外表,吊兒郎當,吊爾郎當,慷慨解囊,拓落不羈,灑脫不拘,落拓不羈,不拘小節[bù jū xiǎo jié]的解釋: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出自: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不拘小節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修小節
- 拼音:
- bù xiū xiǎo jié
- 解釋:
- 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處世瀟灑曠達。
- 出處:
- 《晉書 石苞傳》:“石苞……雅曠有智局,容儀偉麗,不修小節。”
- 2 不修邊幅
- 拼音:
- bù xiū biān fú
- 解釋:
- 修:修飾;邊幅:本指布帛的邊緣;借指人的儀表、衣著、生活作風。比喻不注意衣著、儀容的整飾。常指不拘小節;生活懶散。
- 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 3 不成體統
- 拼音:
- bù chéng tǐ tǒng
- 解釋:
-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3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 4 不護細行
- 拼音:
- bù hù xì xíng
- 解釋:
- 指不注意小節。
- 出處:
- 語出《書 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主。”
- 5 不拘形跡
- 拼音:
- bù jū xíng jī
- 解釋:
- 形容言談舉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 出處: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 6 不拘細節
- 拼音:
- bù jū xì jié
- 解釋:
- 猶不拘小節。
- 出處:
- 《舊唐書 文苑傳中 元萬頃》:“萬頃屬文敏速,然性疏曠,不拘細節,無儒者之風。”
- 7 不拘細行
- 拼音:
- bù jū xì xíng
- 解釋:
- 猶不拘小節。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庚即送直,然后得還,經此數四”劉孝標注引《中興書》:“嶠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細行。”
- 8 不衫不履
- 拼音:
- bù shān bù lǚ
- 解釋:
- 衫:上衣;履:鞋子。不著上衣;不穿鞋子;衣著不整齊。引申指居住條件或飲食設備簡陋。也比喻灑脫;疏放;毫無拘束之態。多指人的舉止或詩文、字畫的風格。
- 出處: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 9 吊兒郎當
- 拼音:
- diào er láng dāng
- 解釋:
- 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等。
- 出處:
-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到后來它們作惡太多,個個變壞,歪斜偏側,吊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
- 10 吊爾郎當
- 拼音:
- diào er láng dāng
- 解釋:
- 形容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
- 11 慷慨解囊
- 拼音: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釋:
-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錢袋。非常豪爽地打開錢袋;拿出錢來。指十分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 12 拓落不羈
- 拼音:
- tuò luò bù jī
- 解釋:
- 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羈:束縛。性情放浪,不受束縛
- 出處:
- 《北史·薛安都房法壽等傳論》:“法壽拓落不羈,克昌厥后。”
- 13 落拓不羈
- 拼音:
- luò tuò bù jī
- 解釋:
-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羈:束縛。形容人的行為自由奔放;無拘無束。
- 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可是驥東官雖是武夫,性情卻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羈。”
不拘小節的反義詞
“不拘小節”單字解釋
* 不拘小節的近義詞有:不修小節,不修邊幅,不成體統,不護細行,不拘形跡,不拘細節,不拘細行,不衫不履,不顧外表,吊兒郎當,吊爾郎當,慷慨解囊,拓落不羈,灑脫不拘,落拓不羈,不拘小節[bù jū xiǎo jié]的解釋: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