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的近義詞
不置可否的近義詞有:不置一詞,不置褒貶,無所可否,模棱兩可,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的解釋: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出自: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不置可否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置褒貶
- 拼音:
- bù zhì bāo biǎn
- 解釋:
- 置:安放,這里有“加以”之間。褒:褒獎,夸贊,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2回:“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一‘活’字而去。”
- 2 無所可否
- 拼音:
- wú suǒ kě fǒu
- 解釋:
- 不贊同也不反對。
- 出處:
-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 3 模棱兩可
- 拼音: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釋:
-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面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 出處:
-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不置可否的反義詞
“不置可否”單字解釋
* 不置可否的近義詞有:不置一詞,不置褒貶,無所可否,模棱兩可,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的解釋: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