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憤填膺的近義詞
義憤填膺的近義詞有:義憤填胸,天怒人怨,怒氣填胸,惱羞成怒,悲憤填膺,憤氣填膺,拍案而起,滿腔義憤,滿腔怒火,激忿填膺,義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的解釋: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出自:南朝 梁 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義憤填膺的近義詞詳解
- 1 義憤填胸
- 拼音:
- yì fèn tián xiōng
- 解釋:
- 指胸中充滿義憤。
- 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仔細,登時義憤填胸。”
- 2 天怒人怨
- 拼音: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 3 怒氣填胸
- 拼音:
-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釋:
- 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卻說周瑜怒氣填胸,墜于馬下,左右急救歸船。”
- 4 惱羞成怒
- 拼音: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釋:
-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于氣惱、羞臊而大怒。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 5 悲憤填膺
- 拼音: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 填:充填;塞滿;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膛。
- 出處:
- 清 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 6 憤氣填膺
- 拼音:
- fèn qì tián yīng
- 解釋:
- 填:填塞;膺:胸。憤怒之氣充滿胸膛。形容十分氣憤
- 出處:
- 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 7 拍案而起
- 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解釋:
- 案:幾案;桌子。拍著桌子憤然而立。形容極度憤怒。有時也形容對反動勢力的不屈服。
- 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8 滿腔義憤
- 拼音:
- mǎn qiāng yì fèn
- 解釋:
- 滿腔:充滿心中。心中充滿對不合理的事情的憤怒
- 出處: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那些人滿腔義憤,來勢洶洶,一進門就搗毀了家具和窗戶,走的時候把能帶走的財物都拿去了。”
- 9 滿腔怒火
- 拼音:
- mǎn qiāng nù huǒ
- 解釋:
- 滿腔:充滿心中;怒火:形容極大的憤怒。心里充滿著極大的憤怒
- 出處:
- 《我們的戰友邱少云》:“我們懷著滿腔怒火,勇猛地沖上‘391’高地。”
- 10 激忿填膺
- 拼音:
- jī fèn tián yīng
- 解釋:
- 膺:胸。強烈的忿怒填滿胸中。形容氣憤已極。
- 出處:
- 明·陶宗儀《輟耕錄》:“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煥乎賢者之業。”
義憤填膺的反義詞
“義憤填膺”單字解釋
* 義憤填膺的近義詞有:義憤填胸,天怒人怨,怒氣填胸,惱羞成怒,悲憤填膺,憤氣填膺,拍案而起,滿腔義憤,滿腔怒火,激忿填膺,義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的解釋:膺:胸。正義的憤恨充滿了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