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趨的近義詞
亦步亦趨的近義詞有:一唱一和,一步一趨,東施效顰,亦趨亦步,人云亦云,密切追隨,極力模仿,步人后塵,襲人故智,邯鄲學步,馬首是瞻,亦步亦趨[yì bù yì qū]的解釋:亦:也;步:行走;趨:快走。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出自: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亦步亦趨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唱一和
- 拼音:
- yī chàng yī hè
- 解釋:
- 和:應和;附和。跟著別人唱和;比喻雙方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 出處:
- 宋 陳叔方《穎川語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應。呼應者一唱一和,律呂相宜以成文也。”
- 2 一步一趨
- 拼音:
- yī bù yī qū
- 解釋:
- ①形容緊跟著行走。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
- 出處:
-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斜睨之,美而艷,一步一趨,相離僅尺咫耳。”
- 3 東施效顰
- 拼音: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解釋:
-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顯得更美。鄰里丑女(后稱東施);機械地模仿;也皺起眉頭;結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效:模仿;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具體條件;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顯得可笑。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4 亦趨亦步
- 拼音:
- yì qū yì bù
- 解釋:
- 見“亦步亦趨”。
- 出處:
- 《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5 人云亦云
- 拼音: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釋:
- 云:說。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
- 出處:
- 金 蔡松年《槽聲同彥高賦》詩:“槽床過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6 步人后塵
- 拼音:
- bù rén hòu chén
- 解釋:
- 步:踏;踩;后塵:走路時后面揚起的塵土。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沿襲別人。
- 出處: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某當竭盡綿力,以步諸君子后塵,斷不肯置身事外也。”
- 7 襲人故智
- 拼音:
- xí rén ɡù zhì
- 解釋:
- 襲:因襲,套用。智:指計算。套用別人使用過的計策。
- 8 邯鄲學步
- 拼音: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釋:
-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 出處:
-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9 馬首是瞻
- 拼音:
- mǎ shǒu shì zhān
- 解釋:
- 首:頭;是:指示代詞;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戰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后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四年》:“茍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亦步亦趨的反義詞
“亦步亦趨”單字解釋
* 亦步亦趨的近義詞有:一唱一和,一步一趨,東施效顰,亦趨亦步,人云亦云,密切追隨,極力模仿,步人后塵,襲人故智,邯鄲學步,馬首是瞻,亦步亦趨[yì bù yì qū]的解釋:亦:也;步:行走;趨:快走。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