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與共的近義詞
休戚與共的近義詞有:一脈相連,休戚是同,休戚相關,同甘共苦,同舟共濟,息息相關,患難與共,玉石俱焚,痛癢相關,落井下石,血肉相連,風雨同舟,休戚與共[xiū qī yǔ gòng]的解釋:彼此有福有禍都共同承受。休:福;歡樂;戚:憂愁。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出自: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與皇上患難相隨,休戚與共,愿自不同于諸臣,一切大政自得與聞。”
休戚與共的近義詞詳解
- 1 休戚是同
- 拼音:
- xiū qī shì tóng
- 解釋: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出處:
- 《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 2 休戚相關
- 拼音:
- xiū qī xiāng guān
- 解釋:
-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 出處:
- 宋 陳亮《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
- 3 同甘共苦
- 拼音: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釋: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 4 同舟共濟
- 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 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5 息息相關
- 拼音:
- xī xī xiāng guān
- 解釋: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關連。形容非常密切。
- 出處:
- 清 嚴復《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 6 患難與共
- 拼音: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釋: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7 玉石俱焚
- 拼音:
- yù shí jù fén
- 解釋:
- 俱:全部;都;焚:燒。寶玉和石頭一起燒毀。比喻好的壞的、貴的賤的一起毀滅。也作“玉石同焚”。
- 出處: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8 痛癢相關
- 拼音:
- tòng yǎng xiāng guān
- 解釋:
- 形容彼此關系密切。痛癢相關
- 出處:
- 明 楊士聰《玉堂薈記》下卷:“外而督撫,內而各部,無一刻不痛癢相關,凡奏書所不能及者。”
- 9 落井下石
- 拼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釋:
- 看見別人落在井里;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 出處: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10 血肉相連
- 拼音:
- xuè ròu xiāng lián
- 解釋:
- 像血和肉一樣互相聯系著。比喻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 出處:
- 宋 洪邁《夷堅丁志 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
- 11 風雨同舟
- 拼音: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釋: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 出處: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休戚與共的反義詞
“休戚與共”單字解釋
* 休戚與共的近義詞有:一脈相連,休戚是同,休戚相關,同甘共苦,同舟共濟,息息相關,患難與共,玉石俱焚,痛癢相關,落井下石,血肉相連,風雨同舟,休戚與共[xiū qī yǔ gòng]的解釋:彼此有福有禍都共同承受。休:福;歡樂;戚:憂愁。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