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后兵的近義詞
先禮后兵的近義詞有:先聲奪人,先斬后奏,后實先聲,先禮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的解釋: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出自: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禮后兵的近義詞詳解
- 1 先聲奪人
- 拼音:
- xiān shēng duó rén
- 解釋: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2 先斬后奏
- 拼音: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釋:
- 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后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后再向上級報告。
- 出處:
- 《新五代史 梁臣傳 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后白。’”
- 3 后實先聲
- 拼音:
- hòu shí xiān shēng
- 解釋:
- 聲:聲勢。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武力打擊在后
- 出處:
- 明·陶宗儀《輟耕錄·檄》:“一戰乘勝而渡江,諸將列降而獻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實先聲,易如破竹,昭天順人信之助,成我風行草偃之功。”
先禮后兵的反義詞
“先禮后兵”單字解釋
* 先禮后兵的近義詞有:先聲奪人,先斬后奏,后實先聲,先禮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的解釋: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