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伐異的近義詞
黨同伐異的近義詞有:伐異黨同,黨同妒異,官官相護,標同伐異,樹同拔異,結私營黨,誅鋤異己,誅除異己,黨同伐異[dǎng tóng fá yì]的解釋:黨:原同“儻”;指偏袒;現在也指結伙;伐:攻擊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攻擊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泛指社會上成幫結派相互斗爭。出自: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于時矣。”
黨同伐異的近義詞詳解
- 1 伐異黨同
- 拼音:
- fá yì dǎng tóng
- 解釋:
-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 出處:
-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 2 黨同妒異
- 拼音:
- dǎng tóng dù yì
- 解釋:
- 猶言黨同伐異。
- 出處:
- 唐·張說《府君墓志銘》:“君以律有違經背禮,著《妨難》十九篇,書奏,帝下有司而刪定之;官黨同妒異,竟寢其議。”
- 3 官官相護
- 拼音:
- guān guān xiāng hù
- 解釋:
- 官吏相互包庇。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如今就是鬧破了,也是官官相護的,不過認個承審不實,革職處分罷咧。”
- 4 標同伐異
- 拼音:
- biāo tóng fá yì
- 解釋:
-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輕詆》:“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君降階為甚,乃復為之驅馳邪?”
- 5 樹同拔異
- 拼音:
- shù tóng bá yì
- 解釋:
- 謂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 出處:
- 宋·司馬光《稷下賦》:“下論孔墨,上述羲炎,樹同拔異,辨是分非。”
- 6 誅鋤異己
- 拼音:
- zhū chú yì jǐ
- 解釋:
- 指清除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誅:殺害;鋤:鏟除。
- 出處:
- 《梁書 止足 陶季直傳》:“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黨同伐異的反義詞
“黨同伐異”單字解釋
* 黨同伐異的近義詞有:伐異黨同,黨同妒異,官官相護,標同伐異,樹同拔異,結私營黨,誅鋤異己,誅除異己,黨同伐異[dǎng tóng fá yì]的解釋:黨:原同“儻”;指偏袒;現在也指結伙;伐:攻擊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攻擊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泛指社會上成幫結派相互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