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的近義詞
卑躬屈膝的近義詞有:卑恭屈節,卑躬屈節,奇恥大辱,奴顏婢膝,奴顏婢色,奴顏媚骨,崇洋媚外,搖尾乞憐,蠖屈鼠伏,阿諛奉承,阿諛奉迎,降顏屈體,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的解釋:卑躬:低頭彎腰;屈膝:彎曲膝蓋;指下跪。形容沒有骨氣;諂媚;討好的無恥形象。出自:宋 魏了翁《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卑躬屈膝的近義詞詳解
- 1 卑躬屈節
- 拼音:
- bēi gōng qū jié
- 解釋:
- 卑躬:低頭彎腰;屈節:屈辱節操。形容毫無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單道臺至此方才卑躬屈節的口稱:‘職道才進來,因見大帥公事,所以不敢驚動。’”
- 2 奇恥大辱
- 拼音:
- qí chǐ dà rǔ
- 解釋:
- 奇:罕見的。極大的恥辱;罕見的恥辱。
- 出處:
- 清 程道一《鴉片之戰演義》:“回憶當年的議和,不止喪權失利,實為獨立國的奇恥大辱。”
- 3 奴顏婢膝
- 拼音:
- nú yán bì xī
- 解釋:
- 奴:奴才;顏: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氣十足;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
- 出處:
- 唐 陸龜蒙《江湖散人歌》:“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
- 4 奴顏婢色
- 拼音:
- nú yán bì sè
- 解釋:
- 猶言奴顏婢睞。
- 出處:
-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與夫諂權媚勢,奴顏婢色,因采風謠司漕運者言而得之者遠矣。”
- 5 奴顏媚骨
- 拼音:
- nú yán mèi gǔ
- 解釋:
- 奴顏:奴才的面孔;媚:獻媚。一張奴才的面孔;一副獻媚的骨頭。形容奴氣十足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的丑態。
- 出處:
- 耿可貴《孫中山與宋慶齡》第七場:“蓮妹,請去傳我的話:宋慶齡不愿見到奴顏媚骨之徒。”
- 6 崇洋媚外
- 拼音: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解釋:
- 崇:崇拜;推崇;媚:諂媚。崇拜外國的一切事物;向外國人獻媚。
- 出處:
- 茅盾《向魯迅學習》:“那時清王朝以及當權的洋務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
- 7 搖尾乞憐
- 拼音:
- yáo wěi qǐ lián
- 解釋:
- 乞:乞求;憐:憐憫;愛憐。原指狗搖著尾巴討主人的歡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別人諂媚討好;希望得到一點兒好處。
- 出處:
- 唐 韓愈《應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 8 蠖屈鼠伏
- 拼音:
- huò qū shǔ fú
- 解釋:
-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討好的樣子
- 出處:
- 宋·孔平仲《續世說·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詞泉涌。”
- 9 阿諛奉承
- 拼音:
- ē yú fèng chéng
- 解釋:
- 阿諛: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奉承:恭維;討好。巴結拍馬;說恭維人的話;向人討好。
- 出處: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10 降顏屈體
- 拼音:
- jiàng yán qū tǐ
- 解釋:
- 猶言卑躬屈膝。
- 出處:
- 明·沈德符《野獲編·府縣·邑令輕重》:“三年奏最,上臺即以兩衙門待之,降顏屈體,反祈他日之陶鑄;而二甲之為主事者,積資待次,不過兩司郡守。”
卑躬屈膝的反義詞
“卑躬屈膝”單字解釋
* 卑躬屈膝的近義詞有:卑恭屈節,卑躬屈節,奇恥大辱,奴顏婢膝,奴顏婢色,奴顏媚骨,崇洋媚外,搖尾乞憐,蠖屈鼠伏,阿諛奉承,阿諛奉迎,降顏屈體,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的解釋:卑躬:低頭彎腰;屈膝:彎曲膝蓋;指下跪。形容沒有骨氣;諂媚;討好的無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