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秣馬的近義詞
厲兵秣馬的近義詞有:嚴陣以待,勵兵秣馬,厲兵粟馬,披堅執銳,束兵秣馬,洗兵牧馬,盛食厲兵,礪兵秣馬,礪戈秣馬,秣馬厲兵,練兵秣馬,訓兵秣馬,厲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的解釋: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厲兵秣馬的近義詞詳解
- 1 嚴陣以待
- 拼音:
- yán zhèn yǐ dài
- 解釋: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2 勵兵秣馬
- 拼音:
- lì bīng mò mǎ
- 解釋:
-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斗。
- 出處:
-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
- 3 厲兵粟馬
- 拼音:
- lì bīng sù mǎ
- 解釋:
- 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
- 出處:
- 《新唐書 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 4 披堅執銳
- 拼音:
- pī jiān zhí ruì
- 解釋:
- 披:穿戴;堅:指鎧甲;執:拿著;銳:指兵器。穿上堅固的鎧甲;拿起鋒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裝或身先士卒之意。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
- 5 束兵秣馬
- 拼音:
- shù bīng mò mǎ
- 解釋:
- 猶厲兵秣馬。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 6 洗兵牧馬
- 拼音:
- xǐ bīng mù mǎ
- 解釋:
- 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 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漢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馬,坐食轉輸,溫飽有余。”
- 7 盛食厲兵
- 拼音:
- shèng shí lì bīng
- 解釋:
- 吃飽飯,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戰斗準備。
- 出處:
- 《商君書·兵守》:“壯男之軍,使勵食厲兵,陳而待敵。”
- 8 礪兵秣馬
- 拼音:
- lì bīng mò mǎ
- 解釋:
- 礪:磨礪;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馬匹。指準備戰斗
- 出處:
- 明·朱元璋《皇陵碑》:“礪兵秣馬,靜看頡頏。群雄自乎聲教,戈矛天下鏗鏘。”
- 9 礪戈秣馬
- 拼音:
- lì gē mò mǎ
- 解釋:
- 磨戈喂馬。比喻作好戰斗準備。
- 出處:
- 《舊唐書·劉仁軌傳》:“宜礪戈秣馬,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
- 10 秣馬厲兵
- 拼音:
- mò mǎ lì bīng
- 解釋:
-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11 練兵秣馬
- 拼音:
- liàn bīng mò mǎ
- 解釋:
- 訓練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準備
- 出處:
- 宋 蘇洵《幾策 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 12 訓兵秣馬
- 拼音:
- xùn bīng mò mǎ
- 解釋:
- 兵:士兵;秣:喂養。練好士兵,喂飽戰馬。指做好戰前準備
- 出處:
- 《周書·文帝紀》:“臣自奉詔總平涼之師,責重憂深,不遑啟處。訓兵秣馬,唯思竭力。”
厲兵秣馬的反義詞
“厲兵秣馬”單字解釋
* 厲兵秣馬的近義詞有:嚴陣以待,勵兵秣馬,厲兵粟馬,披堅執銳,束兵秣馬,洗兵牧馬,盛食厲兵,礪兵秣馬,礪戈秣馬,秣馬厲兵,練兵秣馬,訓兵秣馬,厲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的解釋: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