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的近義詞
同心同德的近義詞有:一德一心,一心一德,一心同體,萬眾一心,兩廂情愿,兩相情愿,分甘共苦,協力同心,合膽同心,同德同心,同心一德,同心協力,同心協德,同心合力,同心合德,同心并力,同心戮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守望相助,心心相印,戮力同心,披肝瀝膽,步調一致,貫徹始終,通力合作,風雨同舟,齊心協力,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的解釋: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出自:《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德一心
- 拼音:
- yī dé yī xīn
- 解釋:
- 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2 一心一德
- 拼音:
- yī xīn yī dé
- 解釋:
- 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 出處:
- 《尚書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3 一心同體
- 拼音:
- yī xīn tóng tǐ
- 解釋:
- 猶言同心同德。
- 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 4 萬眾一心
- 拼音: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釋:
-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 出處:
-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絡,萬眾一心。”
- 5 兩廂情愿
- 拼音: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 解釋:
- 兩廂:雙方;情愿:心里愿意。兩方都愿意;互不勉強。也作“兩相情愿”。
-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廂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 6 兩相情愿
- 拼音: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
- 解釋:
- 兩方面都愿意。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 7 分甘共苦
- 拼音:
- fēn gān gòng kǔ
- 解釋:
- 同享幸福,分擔艱苦。分甘共苦
- 出處:
- 晉 王隱《晉書 應詹傳》:“詹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8 協力同心
- 拼音:
- xié lì tóng xīn
- 解釋:
-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
- 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 9 合膽同心
- 拼音:
- hé dǎn tóng xīn
- 解釋:
- 猶言同心同德。
- 出處:
- 天地會《共同和合歌》:“和氣自然兄弟眾,合膽同心拜五人。”
- 10 同德同心
- 拼音:
- tóng dé tóng xīn
- 解釋:
- 見“同心同德”。
- 出處:
- 《舊唐書·馬燧傳》“長城壓境,巨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茲可見。”
- 11 同心一德
- 拼音:
- tóng xīn yī dé
- 解釋:
- 同“同心同德”。
- 出處:
- 明·李東陽《跋鶴山魏先生書真跡》:“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則平居有所裨益,緩急有所倚仗。”
- 12 同心協力
- 拼音: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協:合。
- 出處:
- 《梁書 王僧辯傳》:“討逆賊于咸陽,誅叛子于云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
- 13 同心協德
- 拼音:
- tóng xīn xié dé
- 解釋:
- 同“同心同德”。
- 出處:
- 唐·顏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與杲卿同心協德,亦著微誠。”
- 14 同心合力
- 拼音:
- tóng xīn hé lì
- 解釋:
-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心相印
- 出處: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15 同心合德
- 拼音:
- tóng xīn hé dé
- 解釋:
- 同“同心同德”。
- 出處:
- 清·李漁《蜃中樓·獻壽》:“我有兩個同胞兄弟,一個是洞庭君,一個錢塘君。洞庭與俺同心合德。”
- 16 同心并力
- 拼音:
- tóng xīn bìng lì
- 解釋:
-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
- 漢 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
- 17 同心戮力
- 拼音:
- tóng xīn lù lì
- 解釋:
- 指齊心合力。
- 出處:
- 晉 袁宏《后漢紀 靈帝紀》:“太后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
- 18 同甘共苦
- 拼音: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釋: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 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 19 同舟共濟
- 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 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20 和衷共濟
- 拼音: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釋:
- 衷:內心;濟:渡水。大家一條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團結一致;克服困難。
- 出處:
- 《尚書 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 魯語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 21 守望相助
- 拼音: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解釋:
- 守望:防守了望。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22 心心相印
- 拼音: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釋:
-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 出處:
-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 23 戮力同心
- 拼音:
- lù lì tóng xīn
- 解釋:
- 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一致。
- 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24 披肝瀝膽
- 拼音:
- pī gān lì dǎn
- 解釋:
- 披:披露;瀝:滴下。露出肝臟;滴出膽汁。比喻真心對待;傾吐心里話。也形容十分忠誠。
- 出處: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25 步調一致
- 拼音:
- bù diào yī zhì
- 解釋:
-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一步驟;同一方式。
- 出處: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 26 貫徹始終
- 拼音:
- guàn chè shǐ zhōng
- 解釋:
- 貫徹:徹底實現或體現。指自始至終地堅持下去
- 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34回:“對于內學相宗各法門,尤能貫徹始終。”
- 27 通力合作
- 拼音:
- tōng lì hé zuò
- 解釋: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聯合。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盍徹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畝,而與同溝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計畝均收。”
- 28 風雨同舟
- 拼音: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釋:
- 舟:船。在風雨中同乘在一條船上;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 出處:
-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29 齊心協力
- 拼音: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釋:
- 協力:合力。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 出處:
- 《周書 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同心同德的反義詞
“同心同德”單字解釋
* 同心同德的近義詞有:一德一心,一心一德,一心同體,萬眾一心,兩廂情愿,兩相情愿,分甘共苦,協力同心,合膽同心,同德同心,同心一德,同心協力,同心協德,同心合力,同心合德,同心并力,同心戮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守望相助,心心相印,戮力同心,披肝瀝膽,步調一致,貫徹始終,通力合作,風雨同舟,齊心協力,同心同德[tóng xīn tóng dé]的解釋: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