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干的近義詞
外強中干的近義詞有:一觸即潰,鳳毛雞膽,外剛內柔,外厲內荏,外強中瘠,外強內弱,外方內圓,徒負虛名,羊質虎皮,色厲內荏,虛有其表,貌似強大,魚質龍文,外強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的解釋: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外強中干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觸即潰
- 拼音:
- yī chù jí kuì
- 解釋:
- 一碰就崩潰。形容極脆弱;經不起一碰。
- 出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奕山與奕經同樣,經過輕舉妄動,一觸即潰、喪膽、乞降三個程序,結束了浙江軍事。”
- 2 鳳毛雞膽
- 拼音:
- fèng máo jī dǎn
- 解釋:
- 鳳的羽毛,雞的膽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實際怯弱。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 3 外剛內柔
- 拼音:
- wài gāng nèi róu
- 解釋:
- 外表剛強而內在柔弱。同“內柔外剛”。
- 出處: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議論》:“兵戈既起,將帥擅權,武吏功臣,過求姑息。邊蕃遠郡,得以驕矜,外剛內柔,上陵下替,此為屈辱又非多乎?”
- 4 外厲內荏
- 拼音:
- wài lì nèi rěn
- 解釋:
- 表面強硬而內心虛弱。
- 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剴傳》:“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而寒溫不效也。”
- 5 外強中瘠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jí
- 解釋:
- 外表上好象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 出處:
-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英國被兵》:“英夷與俄羅斯兩國交惡,俄羅斯方爭印度于英夷,積歲構兵,外強中瘠。”
- 6 外方內圓
- 拼音: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解釋:
- 謂外表正直,內心圓滑。
- 出處:
- 《后漢書·致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員(圓),朋黨奸,罔上害人。”
- 7 徒負虛名
- 拼音:
- tú fù xū míng
- 解釋:
- 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同“徒有虛名”徒負虛名
- 出處:
- 茅盾《子夜》:“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 8 羊質虎皮
- 拼音:
- yáng zhì hǔ pí
- 解釋: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出處:
- 西漢 揚雄《法言 吾子》:“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 9 色厲內荏
- 拼音:
- sè lì nèi rěn
- 解釋:
- 色:神色;歷:歷害;內:內心。荏:軟弱;怯懦。形容外表嚴厲強硬;內心怯懦軟弱。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 10 虛有其表
- 拼音: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釋: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 出處:
-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 11 貌似強大
- 拼音:
- mào sì qiáng dà
- 解釋:
- 表面好象強大,實際卻很虛弱。
- 出處:
- 羅廣斌《紅巖》第27章:“我相信,幾天之內,這個貌似強大的敵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說我們該不該這樣來估計形勢?”
- 12 魚質龍文
- 拼音:
- yú zhì lóng wén
- 解釋:
-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 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吳失》:“魚質龍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見懶即悲。”
外強中干的反義詞
“外強中干”單字解釋
* 外強中干的近義詞有:一觸即潰,鳳毛雞膽,外剛內柔,外厲內荏,外強中瘠,外強內弱,外方內圓,徒負虛名,羊質虎皮,色厲內荏,虛有其表,貌似強大,魚質龍文,外強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的解釋: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