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的近義詞
大逆不道的近義詞有:十惡五逆,大逆無道,死有余辜,犯上作亂,離經叛道,罪大惡極,重逆無道,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的解釋:逆:背叛;不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大逆不道的近義詞詳解
- 1 十惡五逆
- 拼音:
- shí è wǔ nì
- 解釋:
- 謂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
- 出處:
-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惡五逆,這一個家緣兒都被你收拾。”
- 2 大逆無道
- 拼音:
- dà nì wú dào
- 解釋:
-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
- 出處:
- 《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 3 死有余辜
- 拼音:
- sǐ yǒu yú gū
- 解釋:
- 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
- 4 犯上作亂
- 拼音:
- fàn shàng zuò luàn
- 解釋:
-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 5 離經叛道
- 拼音:
- lí jīng pàn dào
- 解釋:
- 離:背離;叛:背叛;經:儒家經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范。背離、違反儒家經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學說的行為。
- 出處:
- 元 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 6 罪大惡極
- 拼音:
- zuì dà è jí
- 解釋:
- 罪惡大到了極點。罪大惡極
- 出處:
- 宋 歐陽修《縱囚論》:“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
- 7 重逆無道
- 拼音:
- zhòng nì wú dào
- 解釋:
-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 出處:
- 《漢書·吳王劉濞傳》:“而卬(楚王劉卬)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
大逆不道的反義詞
“大逆不道”單字解釋
* 大逆不道的近義詞有:十惡五逆,大逆無道,死有余辜,犯上作亂,離經叛道,罪大惡極,重逆無道,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的解釋:逆:背叛;不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