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靡不振的近義詞
委靡不振的近義詞有:半死不活,暮氣沉沉,灰心喪氣,老氣橫秋,萎靡不振,面黃肌瘦,顏色枯槁,鳩形鵠面,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的解釋:委靡:也作“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出自: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委靡不振的近義詞詳解
- 1 半死不活
- 拼音:
- bàn sǐ bù huó
- 解釋:
-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極大折磨、摧殘的狀況。沒有精神;毫無生氣;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業蕭條。
- 出處:
- 清 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刑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監了。”
- 2 暮氣沉沉
- 拼音:
- mù qì chén chén
- 解釋:
-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 出處: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執政,生氣勃勃,但朝廷卻是暮氣沉沉。”
- 3 灰心喪氣
- 拼音: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釋:
- 灰心:心像滅了的死灰;喪氣:意氣沮喪。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喪失信心。
- 出處:
- 明 呂坤《呻吟語 下 建功立業》:“是以志趨不堅,人言是恤者,輒灰心,喪氣,竟不卒功。”
- 4 老氣橫秋
- 拼音:
- lǎo qì héng qiū
- 解釋:
- 老氣:老年的氣概;橫秋:橫亙秋空。形容神態老練嚴肅。也形容為人死板;缺乏朝氣。
- 出處: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 5 萎靡不振
- 拼音: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釋:
-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頹喪;不振作;頹唐:消沉;振:振奮。
- 出處:
- 宋 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 6 面黃肌瘦
- 拼音:
- miàn huáng jī shòu
- 解釋:
- 面:臉;肌:肌肉;代指身體。面色發黃;身體消瘦。形容人久病體衰或營養不良的樣子。
- 出處:
- 元 楊梓《霍光鬼諫》:“眼欺縮腮模樣,面黃肌瘦形相。”
- 7 鳩形鵠面
- 拼音:
- jiū xíng hú miàn
- 解釋:
- 鳩:斑鳩;鵠:天鵝。像斑鳩的形體(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黃鵠的臉面(蒼黃而瘦削)。形容身體瘦削;面容憔悴。
- 出處:
- 清 黃景仁《尹六丈為我作云峰閣圖歌以為贈》:“弄君筆頭隨意之丹青,使我鳩形鵠面生光瑩。”
委靡不振的反義詞
“委靡不振”單字解釋
* 委靡不振的近義詞有:半死不活,暮氣沉沉,灰心喪氣,老氣橫秋,萎靡不振,面黃肌瘦,顏色枯槁,鳩形鵠面,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的解釋:委靡:也作“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