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償失的近義詞
得不償失的近義詞有:一舉兩失,事倍功半,以珠彈雀,因小失大,寸進尺退,得不償喪,得不補失,得不酬失,惜指失掌,明珠彈雀,貪小失大,進寸退尺,隋珠彈雀,隨珠彈雀,得不償失[dé bù cháng shī]的解釋: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出自:宋 陸游《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得不償失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舉兩失
- 拼音:
- yī jǔ liǎng shī
- 解釋:
- 舉:舉動。指一件事帶來兩方面的損失。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
- 出處:
- 《綱鑒抄略》:“朝廷一舉而兩失。縱不能復后,宜還仲淹、道輔。”
- 2 事倍功半
- 拼音:
- shì bèi gōng bàn
- 解釋: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 出處:
- 《孟子 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3 以珠彈雀
- 拼音:
- yǐ zhū tán què
- 解釋:
- 用珍珠彈麻雀。比喻輕重顛倒,得不償失。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 4 因小失大
- 拼音: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出處:
-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 5 寸進尺退
- 拼音:
- cùn jìn chǐ tuì
- 解釋:
- 前進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 出處: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 6 得不償喪
- 拼音:
- dé bù cháng sàng
- 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出處:
- 金·王若虛《進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則到官未滿而亡,僅予隨奪,得不償喪。”
- 7 得不補失
- 拼音:
- dé bù bǔ shī
- 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出處:
-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
- 8 得不酬失
- 拼音:
- dé bù chóu shī
- 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出處:
- 《后漢書·西羌傳論》:“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關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 9 惜指失掌
- 拼音:
- xī zhǐ shī zhǎng
- 解釋: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出處: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10 明珠彈雀
- 拼音:
- míng zhū tán què
- 解釋:
- 用珍珠打鳥雀。比喻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
- 出處:
- 漢 揚雄《太玄 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
- 11 貪小失大
- 拼音: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釋:
-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 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勛》:“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12 進寸退尺
- 拼音:
- jǐn cùn tuì chǐ
- 解釋:
- 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償失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13 隋珠彈雀
- 拼音:
- suí zhū tán què
- 解釋:
- 隋珠:古代傳說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得不償失。
- 出處:
-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 14 隨珠彈雀
- 拼音:
- suí zhū tán què
- 解釋:
- 比喻處理事情輕重失當,得不償失。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得不償失的反義詞
“得不償失”單字解釋
* 得不償失的近義詞有:一舉兩失,事倍功半,以珠彈雀,因小失大,寸進尺退,得不償喪,得不補失,得不酬失,惜指失掌,明珠彈雀,貪小失大,進寸退尺,隋珠彈雀,隨珠彈雀,得不償失[dé bù cháng shī]的解釋: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