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的近義詞
得心應手的近義詞有:一帆風順,八面后瓏,八面見光,力所能及,如臂使指,左右逢源,庖丁解牛,得于心應于手,得手應心,心手相應,心手相忘,手揮目送,揮灑自如,無往不利,游刃有余,熟能生巧,輕而易舉,輕車熟伙,輕車熟路,遂心應手,隨心所欲,駕輕就熟,得心應手[dé xīn yìng shǒu]的解釋:心里怎樣想;手上就能相應地怎樣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藝純熟;做起來很順手。出自: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得心應手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帆風順
- 拼音:
- yī fān fēng shùn
- 解釋:
- 船滿帆;一路順風行駛。比喻境遇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挫折。
- 出處:
-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 2 八面見光
- 拼音:
- bā miàn jiàn guāng
- 解釋:
-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應付得很周到。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張姑娘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八面兒見光,包羅萬象,把個鐵錚錚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為起難來了。”
- 3 力所能及
- 拼音:
- lì suǒ néng jí
- 解釋: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出處: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4 如臂使指
- 拼音:
- rú bì shǐ zhǐ
- 解釋:
-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 5 左右逢源
- 拼音: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解釋:
- 到處都能碰到取之不盡的源泉。比喻做事、寫作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 6 庖丁解牛
- 拼音:
- páo dīng jiě niú
- 解釋: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7 得于心應于手
- 拼音: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 解釋:
-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 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 8 得手應心
- 拼音:
- dé shǒu yīng xīn
- 解釋:
- 見“得心應手”。
- 出處:
-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
- 9 心手相應
- 拼音: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 解釋:
- 形容手法熟練,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出處:
- 《梁書 蕭子云傳》:“筆力勁駿,心手相應。”
- 10 心手相忘
- 拼音:
- xīn shǒu xiāng wàng
- 解釋:
- 極言得心應手。
- 出處:
- 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子瞻機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獨立千載。”
- 11 手揮目送
- 拼音:
- shǒu huī mù sòng
- 解釋:
- 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 出處:
- 三國 魏 稽康《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12 揮灑自如
- 拼音:
- huī sǎ zì rú
- 解釋:
- 揮灑;揮筆灑墨。指寫詩、作文、寫字、繪畫;運用筆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處理事務十分干練、嫻熟。
- 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玨齋提筆,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
- 13 無往不利
- 拼音:
- wú wǎng bù lì
- 解釋:
- 所到之處;沒有不順利的。指處處行得通。
- 出處:
- 唐 李虛中《命書》:“官高祿厚,無往不利。”
- 14 游刃有余
- 拼音: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釋:
- 刃:刀口;刀鋒;游刃:運轉刀刃;余:余地。比喻經驗豐富;做事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15 熟能生巧
- 拼音: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解釋: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 16 輕而易舉
- 拼音: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釋:
-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 出處:
-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 17 輕車熟路
- 拼音: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釋:
- 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種工作很熟悉;干起來不費力。
- 出處:
-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 18 遂心應手
- 拼音:
- suì xīn yīng shǒu
- 解釋:
- 猶得心應手。形容運用自如。
- 出處:
- 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興哥,阿鵲在向你報喜呢,你到了窯上一定遂心應手的。”
- 19 隨心所欲
- 拼音: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釋:
- 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聽任;欲:想要。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終是個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
- 20 駕輕就熟
- 拼音: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釋:
- 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 出處:
-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得心應手的反義詞
“得心應手”單字解釋
* 得心應手的近義詞有:一帆風順,八面后瓏,八面見光,力所能及,如臂使指,左右逢源,庖丁解牛,得于心應于手,得手應心,心手相應,心手相忘,手揮目送,揮灑自如,無往不利,游刃有余,熟能生巧,輕而易舉,輕車熟伙,輕車熟路,遂心應手,隨心所欲,駕輕就熟,得心應手[dé xīn yìng shǒu]的解釋:心里怎樣想;手上就能相應地怎樣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藝純熟;做起來很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