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的近義詞
心心相印的近義詞有:舉案齊眉,同心合意,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衾共枕,心有靈犀一點通,心照不宣,心領神會,志同道合,息息相通,情投意合,貴在知心,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的解釋: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出自: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心心相印的近義詞詳解
- 1 舉案齊眉
- 拼音:
- jǔ àn qí méi
- 解釋:
-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 2 同心合意
- 拼音:
- tóng xīn hé yì
- 解釋:
- 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同心合意
- 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匡衡傳》:“朕嘉與君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 3 同心同德
- 拼音: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 出處:
-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4 同舟共濟
- 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 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5 同衾共枕
- 拼音:
- tóng qīn gòng zhěn
- 解釋:
- 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心有靈犀一點通
- 6 心有靈犀一點通
- 拼音:
-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 解釋:
- 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靈犀:古人說犀牛是一種靈獸;它的角上有條白紋從角尖通向頭腦;感應靈敏;所以稱靈犀。
- 出處:
- 唐 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7 心照不宣
- 拼音:
- xīn zhào bù xuān
- 解釋:
-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照:明白;宣:宣揚;公開說明。
- 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 8 心領神會
- 拼音: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釋:
- 指對方沒有明說;心里已經領會。領:領會;會:理解。
- 出處:
- 唐 田穎《游雁蕩山記》:“將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禪房,與之辯論心性切實之學,彼已心領神會。”
- 9 志同道合
- 拼音: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釋:
-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10 息息相通
- 拼音:
- xī xī xiāng tōng
- 解釋:
- 連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關系密切。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他這店就是華中堂的本錢,他們里里頭息息相通,豈有不曉得的道理?”
- 11 情投意合
- 拼音: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釋:
- 投:契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7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
- 12 貴在知心
- 拼音:
- guì zài zhī xīn
- 解釋:
- 以知心交心為貴,指朋友之間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的反義詞
“心心相印”單字解釋
* 心心相印的近義詞有:舉案齊眉,同心合意,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衾共枕,心有靈犀一點通,心照不宣,心領神會,志同道合,息息相通,情投意合,貴在知心,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的解釋: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