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滿意足的近義詞
心滿意足的近義詞有:如愿以償,差強人意,得償所愿,得意洋洋,心滿意得,心滿愿足,意得志滿,正中下懷,洋洋自得,稱心如意,稱心快意,稱心滿意,自鳴得意,謝天謝地,躊躇滿志,心滿意足[xīn mǎn yì zú]的解釋:稱心如意;非常滿足。出自:宋 劉克莊《答歐陽秘書書》:“精義多先儒所未講,陳言無一字之相襲,雖累數千言,而義理一脈,首尾貫屬,讀之使人心滿意足。”
心滿意足的近義詞詳解
- 1 如愿以償
- 拼音: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釋:
- 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在撫臺面前說了許多好話,后來也祥甫竟如愿以償,補授臨清州缺。”
- 2 差強人意
- 拼音:
- chā qiáng rén yì
- 解釋:
- 差:稍微地;強:振奮。原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形容某人某事還不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 3 得意洋洋
- 拼音:
- dé yì yáng yáng
- 解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4 心滿意得
- 拼音:
- xīn mǎn yì dé
- 解釋:
- 心中滿足,洋洋得意。
- 出處:
- 茅盾《子夜》六:“在這些心滿意得的人們面前,他真感得無地自容。”
- 5 心滿愿足
- 拼音:
- xīn mǎn yuàn zú
- 解釋:
-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同“心滿意足”。
- 出處: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四二出:“我們得那女兒在此,真個心滿愿足。”元 胡祗遹《沉醉東風》:“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6 意得志滿
- 拼音:
- yì dé zhì mǎn
- 解釋:
- 因愿望實現而心滿意足。亦作“志得意滿”。
- 出處: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今漢王大敗虧輸,項王意得志滿。”
- 7 正中下懷
- 拼音:
-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 解釋:
- 正好對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
- 8 洋洋自得
- 拼音:
- yáng yáng zì dé
- 解釋:
-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躊躇滿志
- 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來了。”
- 9 稱心如意
- 拼音:
- chèn xīn rú yì
- 解釋:
- 稱:符合;稱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 出處:
- 宋 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 10 稱心快意
- 拼音:
- chèn xīn kuài yì
- 解釋:
- 滿足心意
- 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稱心快意了。”
- 11 稱心滿意
- 拼音:
- chèn xīn mǎn yì
- 解釋:
- 稱心如意
- 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 12 自鳴得意
- 拼音:
- zì míng dé yì
- 解釋: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賞。鳴:表達;表示。
- 出處:
-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篇》:“揮策四顧;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鳴得意。”
- 13 謝天謝地
- 拼音: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釋:
- 迷信說法;天地神靈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因此;辦事順利應感謝天地的保佑。后廣泛用來表示順利達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難時的慶幸或滿意的心情。
- 出處: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復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重生。”
- 14 躊躇滿志
- 拼音:
- chóu chú mǎn zhì
- 解釋:
-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心意。形容心滿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樣子。多指對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 出處:
- 莊周《莊子 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心滿意足的反義詞
“心滿意足”單字解釋
* 心滿意足的近義詞有:如愿以償,差強人意,得償所愿,得意洋洋,心滿意得,心滿愿足,意得志滿,正中下懷,洋洋自得,稱心如意,稱心快意,稱心滿意,自鳴得意,謝天謝地,躊躇滿志,心滿意足[xīn mǎn yì zú]的解釋:稱心如意;非常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