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安的近義詞
忐忑不安的近義詞有:七上八下,不可終日,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心亂如麻,心煩意亂,忐上忑下,忐忑不定,驚惶失措,驚慌失措,惴惴不安,惶惶不安,提心吊膽,猶豫不安,目瞪口呆,若有所失,踧踖不安,蹀躞不下,食不甘味,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的解釋: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出自: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
忐忑不安的近義詞詳解
- 1 七上八下
- 拼音: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釋:
-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 出處:
-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
- 2 不可終日
- 拼音: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釋:
-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 3 坐立不安
- 拼音: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釋:
-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4 局促不安
- 拼音:
- jú cù bù ān
- 解釋:
-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舉止受約束、不自然、不安靜的樣子。
- 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2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于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 5 心亂如麻
- 拼音: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釋:
- 心里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里十分煩亂。
- 出處:
-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 6 心煩意亂
- 拼音: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蔽鄣于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 7 忐上忑下
- 拼音:
- tǎn shàng tè xià
- 解釋:
- 謂心神不定,恐懼不安。
- 出處:
- 《宋元戲文輯佚·張資鴛鴦燈》:“吃了萬千控持,諳了無限磨難,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8 忐忑不定
- 拼音:
- tǎn tè bù dìng
- 解釋:
- 同“忐忑不安”。
- 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濟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
- 9 驚惶失措
- 拼音: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 出處:
-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 10 驚慌失措
- 拼音: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 出處:
-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 11 惴惴不安
- 拼音: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出處:
-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 12 惶惶不安
- 拼音: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解釋:
- 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 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 13 提心吊膽
- 拼音: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釋:
-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 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
- 14 目瞪口呆
- 拼音: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 出處:
-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 15 若有所失
- 拼音:
- ruò yǒu suǒ shī
- 解釋:
- 好像丟失了什么東西似的。形容神情悵惘;心神不定的樣子。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 梁 劉孝標注:“悵然若有所失。”
- 16 踧踖不安
- 拼音:
- cù jí bù ān
- 解釋:
- 恭敬而忐忑不安。
- 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請診。”
- 17 蹀躞不下
- 拼音:
- dié xiè bù xià
- 解釋:
- 謂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出處:
- 《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這女兒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過,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 18 食不甘味
- 拼音:
- shí bù gān wèi
- 解釋:
- 甘:味道好。吃東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傳》:“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
忐忑不安的反義詞
“忐忑不安”單字解釋
* 忐忑不安的近義詞有:七上八下,不可終日,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心亂如麻,心煩意亂,忐上忑下,忐忑不定,驚惶失措,驚慌失措,惴惴不安,惶惶不安,提心吊膽,猶豫不安,目瞪口呆,若有所失,踧踖不安,蹀躞不下,食不甘味,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的解釋: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