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頭鼠竄的近義詞
抱頭鼠竄的近義詞有:奉頭鼠竄,棄甲曳兵,拋戈棄甲,捧頭鼠竄,掉頭鼠竄,溜之大吉,狼奔豕突,狼奔鼠竄,狼狽而逃,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逃之夭夭,鳥駭鼠竄,抱頭鼠竄[bào tóu shǔ cuàn]的解釋: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出自: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抱頭鼠竄的近義詞詳解
- 1 奉頭鼠竄
- 拼音:
- fèng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 奉:捧。抱著頭,象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后狼狽逃跑。
- 出處:
- 《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黡、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 2 棄甲曳兵
- 拼音: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釋:
-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3 拋戈棄甲
- 拼音:
- pāo gē qì jiǎ
- 解釋:
- 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 出處: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 4 捧頭鼠竄
- 拼音:
- pěng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 抱著腦袋,象老鼠似地逃竄。形容倉皇逃跑的狼狽相。
- 出處:
- 《漢書 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頭鼠竄,以歸漢王。”
- 5 掉頭鼠竄
- 拼音:
- diào tóu shǔ cuàn
- 解釋:
- 轉過頭來像老鼠一樣逃竄。形容狼狽逃竄。
- 出處:
-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他怎肯網開三面漫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貼。”
- 6 溜之大吉
- 拼音:
- liū zhī dà jí
- 解釋:
-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為妙。指溜掉了事。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8回:“幫他幾個,其中一班勢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 7 狼奔豕突
- 拼音:
- láng bēn shǐ tū
- 解釋:
- 豕:豬。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任意搔擾;或敵人倉皇逃跑。
- 出處:
- 清 歸莊《擊筑余音 重調》:“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8 狼奔鼠竄
- 拼音:
- láng bēn shǔ cuàn
- 解釋:
-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 出處:
- 明 沉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 9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拼音:
-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
- 解釋:
- 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 出處: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 10 逃之夭夭
- 拼音:
- táo zhī yāo yāo
- 解釋:
-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后來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 出處:
-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11 鳥駭鼠竄
- 拼音:
- niǎo hài shǔ cuàn
- 解釋:
- 形容驚恐逃竄。
- 出處:
- 宋·曾鞏《救災議》:“彼知己負有司之禁,則必鳥駭鼠竄,竊弄鋤梃于草茅之中,以捍游繳之吏。”
抱頭鼠竄的反義詞
“抱頭鼠竄”單字解釋
* 抱頭鼠竄的近義詞有:奉頭鼠竄,棄甲曳兵,拋戈棄甲,捧頭鼠竄,掉頭鼠竄,溜之大吉,狼奔豕突,狼奔鼠竄,狼狽而逃,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逃之夭夭,鳥駭鼠竄,抱頭鼠竄[bào tóu shǔ cuàn]的解釋: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