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的近義詞
措手不及的近義詞有:臨渴掘井,臨陣磨刀,臨陣磨槍,驚惶失措,驚慌失措,手足無措,措手不迭,猝不及防,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的解釋: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出自: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措手不及的近義詞詳解
- 1 臨渴掘井
- 拼音:
- lín kě jué jǐng
- 解釋:
- 臨: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才動手想辦法。
- 出處:
- 明 朱伯廬《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2 臨陣磨刀
- 拼音:
- lín zhèn mó dāo
- 解釋:
- 臨:到;快要;陣: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陣勢;這里指上陣打仗。槍:梭鏢一類的兵器。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3 臨陣磨槍
- 拼音:
- lín zhèn mó qiāng
- 解釋:
- 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4 驚惶失措
- 拼音: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釋:
-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 出處:
-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 5 驚慌失措
- 拼音: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 出處:
-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 6 手足無措
- 拼音: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 7 措手不迭
- 拼音:
- cuò shǒu bù dié
- 解釋:
- 措手:著手處理;不迭:一下子。指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敏捷
- 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薛明看見軍伍散亂,心中著忙,措手不迭,被鐘明斬于馬下。”
- 8 猝不及防
- 拼音:
- cù bù jí fáng
- 解釋: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 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措手不及的反義詞
“措手不及”單字解釋
* 措手不及的近義詞有:臨渴掘井,臨陣磨刀,臨陣磨槍,驚惶失措,驚慌失措,手足無措,措手不迭,猝不及防,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的解釋: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