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綱挈領的近義詞
提綱挈領的近義詞有:一語道破,一針見血,舉綱持領,以一持萬,挈領提綱,振領提綱,提綱舉領,提綱振領,握綱提領,綱舉目張,綱提領挈,要言不煩,提綱挈領[tí gāng qiè lǐng]的解釋: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出自: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
提綱挈領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語道破
- 拼音: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釋:
- 一句話就說穿(語:話;道:說)。比喻話說到了本質上或擊中要害。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但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
- 2 一針見血
- 拼音: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釋:
-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 3 舉綱持領
- 拼音:
- jǔ gāng chí lǐng
- 解釋:
- 舉:提出;綱:網的總繩;領:衣領。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張開了;提起衣領一抖,衣服就順了。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 出處:
- 漢·王充《論衡·程材》:“舉綱持領,事無不定。”
- 4 以一持萬
- 拼音:
- yǐ yī chí wàn
- 解釋:
-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
- 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 5 挈領提綱
- 拼音:
- qiè lǐng tí gāng
- 解釋:
-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 出處:
- 清·陶澍《重刻序》:“江陵張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領提綱,綜核名實,法肅于廟堂之上,而令行于萬里之外。”
- 6 振領提綱
- 拼音:
- zhèn lǐng tí gāng
- 解釋:
- 提綱挈領。
- 出處:
- 《隋書·文學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
- 7 提綱舉領
- 拼音:
- tí gāng jǔ lǐng
- 解釋:
- 同“提綱挈領”。
- 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遇安禪師》:“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
- 8 提綱振領
- 拼音:
- tí gāng zhèn lǐng
- 解釋:
- 同“提綱挈領”。
- 出處:
- 《金石萃編·匡國節度使馮行襲德政碑》:“追本尋源,提綱振領。”
- 9 握綱提領
- 拼音:
- wò gāng tí lǐng
- 解釋:
-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領或簡明扼要地把內容提示出來。
- 出處:
- 晉·潘尼《答傅咸》詩:“忽荷略紐,握綱提領;矯矯貞臣,惟國之屏。”
- 10 綱舉目張
- 拼音:
- gāng jǔ mù zhāng
- 解釋:
- 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條理分明。
- 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漢 鄭玄《序》:“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 11 綱提領挈
- 拼音:
- gāng tí lǐng qiè
- 解釋:
- 提起網綱,挈住裘領。比喻抓住要領。
- 出處:
- 明 宋濂《〈杜詩舉隅〉序》:“一覽之頃,綱提領挈,不待注釋而其大旨煥然昭明矣。”
- 12 要言不煩
- 拼音:
- yào yán bù fá
- 解釋:
- 要:簡要;煩:煩瑣。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一點不羅嗦。
- 出處:
- 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可謂要言不煩也。”
提綱挈領的反義詞
“提綱挈領”單字解釋
* 提綱挈領的近義詞有:一語道破,一針見血,舉綱持領,以一持萬,挈領提綱,振領提綱,提綱舉領,提綱振領,握綱提領,綱舉目張,綱提領挈,要言不煩,提綱挈領[tí gāng qiè lǐng]的解釋: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