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近義詞
摧枯拉朽的近義詞有:不堪一擊,勢如破竹,拉朽摧枯,拉枯折朽,推枯折腐,摧朽拉枯,摧枯折腐,摧枯振朽,燎發摧枯,秋風掃落葉,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的解釋: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出自:《晉書 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摧枯拉朽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堪一擊
- 拼音:
- bù kān yī jī
- 解釋:
- 不堪:經不起。經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 出處: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2 勢如破竹
- 拼音: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釋:
- 勢:氣勢;威力;破竹:劈開竹子。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頭幾節;下面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節節勝利。
- 出處:
- 《晉書 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
- 3 拉朽摧枯
- 拼音:
- lā xiǔ cuī kū
- 解釋:
- 同“摧枯拉朽”。
- 出處:
-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
- 4 拉枯折朽
- 拼音:
- lā kū shé xiǔ
- 解釋:
- 同“摧枯拉朽”。
- 出處:
- 宋·文瑩《玉壺清話》第七卷:“食罷,將戰,倫舉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 5 推枯折腐
- 拼音:
- tuī kū shé fǔ
- 解釋:
- 猶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極易打垮。
- 出處: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今我至京師,陳上谷、漁陽兵馬之眾,還出太原、代郡,反復數十日,歸發突騎以奔烏合之眾,如推枯折腐耳。”
- 6 摧朽拉枯
- 拼音:
- cuī xiǔ lā kū
- 解釋:
- 見“摧枯拉朽”。
- 出處:
- 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
- 7 摧枯折腐
- 拼音:
- cuī kū zhé fǔ
- 解釋:
- 折斷枯樹枝爛木頭。比喻極容易做到。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弇傳》:“反覆數十日,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 8 摧枯振朽
- 拼音:
- cuī kū zhèn xiǔ
- 解釋:
- 猶摧枯拉朽。
- 出處:
- 《周書·文閔明武宣諸子傳論》:“悠悠邃古,未聞斯酷。豈非摧枯振朽,易為力乎。”
- 9 燎發摧枯
- 拼音:
- liǎo fà cuī kū
- 解釋:
- 燎發:火燒毛發;摧枯:折斷枯木。比喻消滅敵人極容易。
- 出處:
- 《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戰似摧枯。”
- 10 秋風掃落葉
- 拼音:
-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 解釋:
- 比喻強大的力量掃蕩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掃除凈盡。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摧枯拉朽的反義詞
“摧枯拉朽”單字解釋
* 摧枯拉朽的近義詞有:不堪一擊,勢如破竹,拉朽摧枯,拉枯折朽,推枯折腐,摧朽拉枯,摧枯折腐,摧枯振朽,燎發摧枯,秋風掃落葉,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的解釋: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