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的近義詞
曠日持久的近義詞有:歷日曠久,地久天長,曠歲持久,曠日積晷,曠日經久,曠日經年,曠日長久,曇花一現,空費時日,經年累月,遲日曠久,遙遙無期,長此以往,曠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的解釋:曠:荒廢;耽擱;持:持續;拖延。耽擱時日;長期拖延。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余子之力,盡于溝壘。”
曠日持久的近義詞詳解
- 1 歷日曠久
- 拼音:
- lì rì kuàng jiǔ
- 解釋:
- 經歷的時間非常久。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是人必封不久矣。”裴骃集解:“必且歷日曠久,則系牦能挈石,駑馬亦能致遠。”
- 2 地久天長
- 拼音:
- dì jiǔ tiān cháng
- 解釋:
- 像天和地那樣永遠存在。常言時間很長;永遠不變。(多指雙方關系)。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3 曠歲持久
- 拼音:
- kuàng suì chí jiǔ
- 解釋:
- 曠:荒廢,耽誤;持:持續,拖延。荒廢時間,長期拖延
- 出處:
- 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師徒之眾寡不敵,然尚曠歲持久,師老費財。”
- 4 曠日積晷
- 拼音:
- kuàng rì jī guǐ
- 解釋:
- 久經時日。
- 出處:
- 明·張居正《種蓮子戊午稿序》:“若曠日積晷,則鉛刀效于一割,駑馬可致千里。故曰兵寧拙速,未睹巧之遲也。”
- 5 曠日經久
- 拼音:
- kuàng rì jīng jiǔ
- 解釋:
- 猶言曠日持久。
- 出處:
- 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自非天姿茂異,曠日經久,以所進業發聞于鄉閭……則不可得而齒乎國學矣。”
- 6 曠日經年
- 拼音:
- kuàng rì jīng nián
- 解釋:
- 久經時日。
- 出處:
- 漢·班固《漢書·郊祀志下》:“曠日經年,靡有毫厘之驗,足以揆今。”
- 7 曠日長久
- 拼音:
- kuàng rì cháng jiǔ
- 解釋:
- 歷時長久,久經時日。
- 出處:
- 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 8 曇花一現
- 拼音: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釋: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曇花:一種花期極短的花;多在夜間開放;花美又香。
- 出處: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 9 經年累月
- 拼音:
- jī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釋:
- 經:經歷;經年:成年;累:積累;累月:連月。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形容經歷很長時間。
- 出處:
- 隋 薛道衡《豫章行》:“豐城雙劍昔曾離,經年累月復相隨。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
- 10 遲日曠久
- 拼音:
- chí rì kuàng jiǔ
- 解釋:
- 猶言曠日持久。
- 出處:
- 《商君書·君臣》:“瞋目扼腕而語勇者得,垂衣裳而談說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
- 11 遙遙無期
- 拼音:
- yáo yáo wú qī
- 解釋:
- 遙遙:很遠。指日期遙遠得很。說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看看前頭存在黃胖姑那里銀子漸漸花完,只剩得千把兩銀子,而放缺又遙遙無期。”
- 12 長此以往
- 拼音:
- cháng cǐ yǐ wǎng
- 解釋:
- 長:長久;此:如此;這樣。長久這樣下去。
- 出處:
- 魯迅《書信集 二五六 致張廷謙》:“倘長此以往,恐怕要日見其荒涼。”
曠日持久的反義詞
“曠日持久”單字解釋
* 曠日持久的近義詞有:歷日曠久,地久天長,曠歲持久,曠日積晷,曠日經久,曠日經年,曠日長久,曇花一現,空費時日,經年累月,遲日曠久,遙遙無期,長此以往,曠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的解釋:曠:荒廢;耽擱;持:持續;拖延。耽擱時日;長期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