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無實的近義詞
有名無實的近義詞有:久假不歸,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名不副實,名存實亡,名過其實,徒有其名,徒負虛名,有名亡實,有聲無實,有職無權,空洞無物,虛有其表,有名無實[yǒu míng wú shí]的解釋:光有虛名;并無事實。指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好。出自:《國語 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有名無實的近義詞詳解
- 1 久假不歸
- 拼音:
- jiǔ jiǎ bù guī
- 解釋:
- 假:借;歸:歸還。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 2 兔絲燕麥
- 拼音:
- tù sī yàn mài
- 解釋:
- 兔絲:菟絲子。菟絲不是絲,燕麥不是麥。比喻有名無實。
- 出處:
- 《魏書 李崇傳》:“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
- 3 南箕北斗
- 拼音:
- nán jī běi dǒu
- 解釋:
- 箕:星宿名,形狀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狀象酒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
- 出處:
- 《詩經 小雅 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 4 名不副實
- 拼音:
- míng bù fù shí
- 解釋:
- 名:名稱;副:相稱;相符合。名聲與事實不相符合。指空有虛名。
- 出處:
- 三國 魏 劉邵《人物志 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 5 名存實亡
- 拼音:
- míng cún shí wáng
- 解釋:
- 名義上還有;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 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惑主不然,計其入不計其出,出雖倍其入,不知其害,則是名得而實亡。”
- 6 名過其實
- 拼音:
- míng guò qí shí
- 解釋:
- 名聲超過實際才能。
- 出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 7 徒有其名
- 拼音:
- tú yǒu qí míng
- 解釋: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無實。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實際的名聲。
- 出處:
-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銓選之門,徒有其名,莫責其實。”
- 8 徒負虛名
- 拼音:
- tú fù xū míng
- 解釋:
- 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同“徒有虛名”徒負虛名
- 出處:
- 茅盾《子夜》:“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 9 有名亡實
- 拼音:
- yǒu míng wáng shí
- 解釋:
- 見“有名無實”。
- 出處:
- 《漢書·循吏傳·黃霸》:“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群臣莫白,而長吏守丞畏指……并行伙貎,有名亡實。”
- 10 有聲無實
- 拼音:
- yǒu shēng wú shí
- 解釋:
- 猶言有名無實。
- 出處:
- 《魏書·李崇傳》:“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闕于國陽,宗事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失望也。”
- 11 有職無權
- 拼音:
- yǒu zhí wú quán
- 解釋:
- 光有職位而沒有實權
- 出處:
- 李曉明《平原槍聲》:“給他安了個大隊副官的名義,有職無權。”
- 12 空洞無物
- 拼音: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釋:
- 空虛;沒有什么內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沒有什么內容。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 13 虛有其表
- 拼音: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釋: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 出處:
-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有名無實的反義詞
“有名無實”單字解釋
* 有名無實的近義詞有:久假不歸,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名不副實,名存實亡,名過其實,徒有其名,徒負虛名,有名亡實,有聲無實,有職無權,空洞無物,虛有其表,有名無實[yǒu míng wú shí]的解釋:光有虛名;并無事實。指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