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的近義詞
束手就擒的近義詞有:一籌莫展,俯首就擒,聽天由命,坐以待斃,小手小腳,手足無措,束手就殪,束手就禽,束手就縛,束手待斃,束手無策,束身就縛,自投羅網,計無所出,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的解釋:束:捆;綁;就:接受。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出自:《宋史 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束手就擒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籌莫展
- 拼音: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釋:
-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 出處:
-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 2 俯首就擒
- 拼音:
- fǔ shǒu jiù qín
- 解釋:
- 低頭受擒拿
- 3 聽天由命
- 拼音:
- tīng tiān yóu mìng
- 解釋:
- 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作主觀努力;這是一種宿命論思想。聽:任憑;由:順隨。
- 出處:
-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
- 4 坐以待斃
- 拼音:
- zuò yǐ dài bì
- 解釋: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5 小手小腳
- 拼音:
- xiǎo shǒu xiǎo jiǎo
- 解釋:
-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沒有魄力。
- 出處:
- 峻青《海嘯》第四章:“你喝起酒來,卻小手小腳的。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稱吧!”
- 6 手足無措
- 拼音: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釋:
-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 7 束手就殪
- 拼音:
- shù shǒu jiù yì
- 解釋:
- 同“束手待斃”。
- 出處:
- 《明史·黃得功傳》:“主逃將潰,無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與國俱亡而已。”
- 8 束手就禽
- 拼音:
- shù shǒu jiù qín
- 解釋:
- 見“束手就擒”。
- 出處:
- 王闿運《桂陽陳侍郎行狀》:“眾如言,夜徑入山寺,明先唯與徒黨十數人居,束手就禽。”
- 9 束手就縛
- 拼音:
- shù shǒu jiù fù
- 解釋:
- 表示無力反抗,或脫逃
- 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吾計成矣: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
- 10 束手待斃
- 拼音:
- shù shǒu dài bì
- 解釋:
- 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 出處:
- 《宋史 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 11 束手無策
- 拼音: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釋:
- 策:辦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 出處: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12 束身就縛
- 拼音:
- shù shēn jiù fù
- 解釋:
- 束:捆。束身:自縛。縛:捆綁。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出處:
- 《晉書·段灼傳》:“艾被詔書,即遣強兵,束身就縛,不敢顧望。”
- 13 自投羅網
- 拼音:
- zì tóu luó wǎng
- 解釋:
- 比喻自己進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
- 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14 計無所出
- 拼音:
- jì wú suǒ chū
- 解釋:
-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 出處:
-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于時賢愚計無所出。”
束手就擒的反義詞
“束手就擒”單字解釋
* 束手就擒的近義詞有:一籌莫展,俯首就擒,聽天由命,坐以待斃,小手小腳,手足無措,束手就殪,束手就禽,束手就縛,束手待斃,束手無策,束身就縛,自投羅網,計無所出,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的解釋:束:捆;綁;就:接受。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