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不成軍的近義詞
潰不成軍的近義詞有:一敗涂地,人仰馬翻,土崩瓦解,頭破血流,棄甲曳兵,望風披靡,節節失利,落花流水,風聲鶴唳,潰不成軍[kuì bù chéng jūn]的解釋:潰:散亂。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敗得不成樣子。形容軍隊慘敗。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著敵人的銳氣開始衰落時,抓住要害猛力擊,就可以把敵人殺得潰不成軍。”
潰不成軍的近義詞詳解
- 1 一敗涂地
- 拼音: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釋:
- 一:一旦;涂地:“肝腦涂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涂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
- 2 人仰馬翻
- 拼音: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
- 人和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 3 土崩瓦解
- 拼音:
- tǔ bēng wǎ jiě
- 解釋:
- 像土塊散開;瓦片破碎一樣。形容徹底崩潰;不可收拾。
- 出處:
- 東漢 班固《秦紀論》:“秦之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 4 頭破血流
- 拼音: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釋:
- 打破了頭;血流出來了。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慘遭失敗時的狼狽相。
- 出處:
- 唐 呂道生《定命錄 桓臣范》:“其如果偷兩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與夫相打頭破血流。”
- 5 棄甲曳兵
- 拼音: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釋:
-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 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6 望風披靡
- 拼音:
- wàng fēng pī mǐ
- 解釋:
- 草木隨風倒伏。比喻軍隊毫無斗志;老遠看到對方的氣勢很盛;沒交鋒就潰散了。披靡:草木隨風倒伏。
- 出處:
-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
- 7 落花流水
- 拼音: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釋:
- 指花殘凋落;隨流水漂去。原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時光的流逝。后用來比喻殘亂而零落的樣子。或比喻敵人被打得慘敗。也作“流水落花”。
- 出處:
- 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思離襟。”
- 8 風聲鶴唳
- 拼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釋: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出處: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潰不成軍的反義詞
“潰不成軍”單字解釋
* 潰不成軍的近義詞有:一敗涂地,人仰馬翻,土崩瓦解,頭破血流,棄甲曳兵,望風披靡,節節失利,落花流水,風聲鶴唳,潰不成軍[kuì bù chéng jūn]的解釋:潰:散亂。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敗得不成樣子。形容軍隊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