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莫能助的近義詞
愛莫能助的近義詞有:力不從心,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可奈何,無能為力,愛莫之助,鞭長莫及,愛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的解釋:愛:一說通“爰”;隱蔽貌;指隱而不見;另說解為同情憐惜。①原意指德之舉無形;隱而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幫助他。②雖很同情;愿意幫助;但限于力量或條件而無法辦到。出自: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開言道:‘子瞻左遷黃州,乃圣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
愛莫能助的近義詞詳解
- 1 力不從心
- 拼音:
- lì bù cóng xīn
- 解釋:
-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 2 心有余而力不足
- 拼音: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 解釋: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夠。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3 無可奈何
- 拼音: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釋:
- 奈何:如何;怎么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 4 無能為力
- 拼音: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釋:
-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 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 5 愛莫之助
- 拼音:
- ài mó zhī zhù
- 解釋:
- 雖然同情,卻限于條件無從幫助
- 出處:
- 宋 陳亮《喻夏卿墓志銘》:“晚雖家事不如初,而親戚故舊之急難,族人子弟之美事,愛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 6 鞭長莫及
- 拼音:
- biān cháng mò jí
- 解釋:
- 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雖長;但打不到馬肚子上。原意是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為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達不到。
- 出處:
- 清 昭槤《嘯亭續錄 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愛莫能助的反義詞
“愛莫能助”單字解釋
* 愛莫能助的近義詞有:力不從心,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可奈何,無能為力,愛莫之助,鞭長莫及,愛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的解釋:愛:一說通“爰”;隱蔽貌;指隱而不見;另說解為同情憐惜。①原意指德之舉無形;隱而不見;所以沒有人能幫助他。②雖很同情;愿意幫助;但限于力量或條件而無法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