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的近義詞
粗心大意的近義詞有:心浮氣盛,心粗氣浮,毛手毛腳,粗心大氣,粗心浮氣,粗枝大葉,草草了事,馬大哈,馬馬虎虎,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的解釋: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細心;不謹慎;馬馬虎虎。出自: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進去,他怎得出來?’”
粗心大意的近義詞詳解
- 1 心浮氣盛
- 拼音:
- xīn fú qì shèng
- 解釋:
- 形容人性情浮躁,態度傲慢。
- 出處:
- 孫犁《秀露集 文學和生活的路》:“好在還沒惹出什么大禍,我后來就不敢再這樣心浮氣盛了。”
- 2 心粗氣浮
- 拼音:
- xīn cū qì fú
- 解釋:
- 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畢竟當武官的心粗氣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沒有。”
- 3 毛手毛腳
- 拼音:
- máo shǒu máo jiǎo
- 解釋:
- 做事粗心,不細致。
- 出處: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6回:“但凡有點毛手毛腳的,小人決不用他。”
- 4 粗心大氣
- 拼音:
- cū xīn dà qì
- 解釋:
- 粗:粗疏;氣:人的精神狀態。指做事不細心,隨便馬虎
- 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讀書法》:“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終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
- 5 粗心浮氣
- 拼音:
- cū xīn fú qì
- 解釋:
- 浮:浮躁。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
- 出處:
- 宋 陸九淵《祭呂伯恭文》:“比年以來,日覺少異,更嘗差多觀省,加細追維,曩昔粗心浮氣,徒致參辰,豈足酬義。”
- 6 粗枝大葉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解釋:
- 原指花草樹木的枝莖粗壯。原比喻簡略或概括。現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認真、不細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又比喻不周密、不詳細或比喻粗略的輪廓。
- 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8卷:“《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
- 7 草草了事
- 拼音:
- cǎo cǎo liǎo shì
- 解釋:
- 草草:草率;馬虎;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結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出處:
- 明 李贄《答焦漪園書》:“為友人寫《心經》畢,尚余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
- 8 馬大哈
- 拼音:
- mǎ dà hā
- 解釋:
- 輕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 出處:
- 張潔《沉重的翅膀》:“人們不過哈哈大笑一場,說幾句蘇隊長‘馬大哈’就算了事。”
- 9 馬馬虎虎
- 拼音:
- mǎ mǎ hǔ hǔ
- 解釋:
- 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 出處:
-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粗心大意的反義詞
“粗心大意”單字解釋
* 粗心大意的近義詞有:心浮氣盛,心粗氣浮,毛手毛腳,粗心大氣,粗心浮氣,粗枝大葉,草草了事,馬大哈,馬馬虎虎,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的解釋: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細心;不謹慎;馬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