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飯的近義詞
粗茶淡飯的近義詞有:家常便飯,山珍海味,布衣蔬食,布被瓦器,朝齏暮鹽,清湯寡水,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粗衣淡飯,粗衣糲食,糲食粗餐,繩床瓦灶,麥飯豆羹,粗茶淡飯[cū chá dàn fàn]的解釋:粗:粗糙;淡飯:指沒有多少下飯的菜。指粗糙簡單的飯食;形容生活儉樸清苦。也作“淡飯粗茶”。出自:宋 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自號四休居士。山谷問其說,四休笑曰:‘粗茶淡飯飽即休。’”
粗茶淡飯的近義詞詳解
- 1 家常便飯
- 拼音:
- jiā cháng biàn fàn
- 解釋: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常詞官好做,家常飯好吃。”
- 2 山珍海味
- 拼音:
- shān zhēn hǎi wèi
- 解釋:
- 山珍:山里產的珍異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現泛指各種美味佳肴。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
- 3 布衣蔬食
- 拼音:
- bù yī shū shí
- 解釋:
- 蔬食:蔬菜和谷類食物。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 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毛玠傳》:“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家無所余。”
- 4 布被瓦器
- 拼音:
- bù bèi wǎ qì
- 解釋:
- 布縫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檢樸。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 5 朝齏暮鹽
- 拼音:
- zhāo jī mù yán
- 解釋:
- 齏: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飯,晚飯蘸鹽進餐。形容飲食簡單,生活清苦。
- 出處:
- 唐 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 6 清湯寡水
- 拼音:
- qīng tāng guǎ shuǐ
- 解釋:
-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沒有味道。
- 出處: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煮一蒸缽白菜,清湯寡水,看不見一點油星子。”
- 7 疏食飲水
- 拼音:
- shū shí yǐn shuǐ
- 解釋:
- 疏:粗疏。粗茶淡飯。形容生活儉樸
- 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8 簞食瓢飲
- 拼音:
- dān shí piáo yǐn
- 解釋:
- 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一簞食物;一瓢湯水。指貧苦的生活。
-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9 粗衣淡飯
- 拼音:
- cū yī dàn fàn
- 解釋:
-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 出處:
- 宋 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 10 粗衣糲食
- 拼音:
- cū yī lì shí
- 解釋:
- 粗:粗劣;衣:衣服;糲: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出處: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
- 11 糲食粗餐
- 拼音:
- lì shí cū cān
- 解釋:
- 糲:粗米;餐:飯食。指食物粗糙
- 出處:
- 《東觀漢記·桓鸞傳》:“常著大布缊袍,糲食粗餐。”
- 12 繩床瓦灶
- 拼音:
- shéng chuáng wǎ zào
- 解釋:
- 用繩子結成床;用瓦片湊成灶。形容家具很簡陋;陳設非常簡單;生活十分貧困。
- 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
- 13 麥飯豆羹
- 拼音:
- mài fàn dòu gēng
- 解釋:
- 羹:湯。指粗劣食品。用來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出處:
- 明·洪應明《菜根譚》:“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粗茶淡飯的反義詞
“粗茶淡飯”單字解釋
* 粗茶淡飯的近義詞有:家常便飯,山珍海味,布衣蔬食,布被瓦器,朝齏暮鹽,清湯寡水,疏食飲水,簞食瓢飲,粗衣淡飯,粗衣糲食,糲食粗餐,繩床瓦灶,麥飯豆羹,粗茶淡飯[cū chá dàn fàn]的解釋:粗:粗糙;淡飯:指沒有多少下飯的菜。指粗糙簡單的飯食;形容生活儉樸清苦。也作“淡飯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