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的近義詞
緣木求魚的近義詞有:井中求火,以冰致蠅,倒裳索領,刻舟求劍,升山采珠,卻行求前,守株緣木,射魚指天,引足救經,指天射魚,撐岸就船,敲冰求火,敲冰索火,水中撈月,求馬于唐肆,求馬唐肆,海底撈針,煎水作冰,登木求魚,緣山求魚,緣木希魚,鉆冰求火,鉆火得冰,問道于盲,鼠穴尋羊,緣木求魚[yuán mù qiú yú]的解釋: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出自: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緣木求魚的近義詞詳解
- 1 井中求火
- 拼音:
- jǐng zhōng qiú huǒ
- 解釋:
- 在水井里去尋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根本達不到目的。
- 2 以冰致蠅
- 拼音:
- yǐ bīng zhì yíng
- 解釋:
- 致:招引。用冰塊引蒼蠅。比喻事情必難實現。
- 出處:
- 《呂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
- 3 倒裳索領
- 拼音:
- dào cháng suǒ lǐng
- 解釋: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出處:
- 《鄧析子·無厚篇》:“驅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
- 4 刻舟求劍
- 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釋:
-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 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5 升山采珠
- 拼音:
- shēng shān cǎi zhū
- 解釋:
-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辦事的方向、方法錯誤,一定達不到目的。
- 出處:
- 《后漢書·劉玄傳》:“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 6 卻行求前
- 拼音:
- què xíng qiú qián
- 解釋:
- 語本《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卻行求前”謂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 出處:
-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 7 守株緣木
- 拼音:
- shǒu zhū yuán mù
- 解釋:
- 比喻不根據實際情況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 出處:
-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乃區區循大道以求之,不幾于守株椽木乎?”
- 8 射魚指天
- 拼音:
- shè yú zhǐ tiān
- 解釋:
- 向天射魚。喻雖勞而必無所獲。
- 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知度》:“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出。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 9 引足救經
- 拼音:
- yǐn zú jiù jīng
- 解釋:
- 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 出處:
- 《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 10 指天射魚
- 拼音:
- zhǐ tiān shè yú
- 解釋:
- 向著天空去射河里的魚。比喻辦事一定落空。
- 出處:
- 漢·劉向《說苑·尊賢》:“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 11 撐岸就船
- 拼音:
- chēng àn jiù chuán
- 解釋:
- 比喻顛倒主從,不合情理。
- 出處:
- 《水滸傳》第二一回:“只見說撐船就岸,幾曾有撐岸就船。你不來睬我,老娘倒落得。”
- 12 敲冰求火
- 拼音:
- qiāo bīng qiú huǒ
- 解釋:
- 敲開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 出處:
- 《大光明藏經》下卷:“敲冰求火,論功不遂。”
- 13 敲冰索火
- 拼音:
- qiāo bīng suǒ huǒ
- 解釋:
- 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一定不會成功。
- 出處:
-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類緣木以求魚。”
- 14 水中撈月
- 拼音:
- shuǐ zhōng lāo yuè
- 解釋: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出處: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 15 求馬于唐肆
- 拼音:
- qiú mǎ yú táng sì
- 解釋:
-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所求,必無所獲。
- 出處:
- 莊周《莊子 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馬處也。”
- 16 求馬唐肆
- 拼音:
- qiú mǎ táng sì
- 解釋:
- 唐:原指無壁之屋,引伸為空的;肆:鋪子,這里指賣馬的地方。到不是停馬處去找馬。比喻在什么也沒有的地方尋求自己所需的東西。
- 出處:
- 《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
- 17 海底撈針
- 拼音: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釋:
- 在大海里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
- 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一面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
- 18 煎水作冰
- 拼音:
- jiān shuǐ zuò bīng
- 解釋:
- 比喻不可能的事。
- 出處:
- 《三國志 魏志 高堂隆傳》:“以若所為,求若所致,猶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 19 登木求魚
- 拼音:
- déng mù qiú yú
- 解釋:
- 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 出處:
- 宋·蘇轍《次韻吳厚秀才見錄》:“登木求魚知我掘,循巢覓兔笑君疏。”
- 20 緣木希魚
- 拼音:
- yuán mù xī yú
- 解釋:
- 緣:順著;木:樹;希:希求。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勞而無功
- 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舉傳》:“陛下所行,但務其華,不尋其實,猶緣木希魚,卻行求前。”
- 21 鉆冰求火
- 拼音:
- zuān bīng qiú huǒ
- 解釋:
- 比喻徒勞無功。
- 出處: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2卷:“影離響絕,云銷霧除,鉆冰求火,探巢捕魚,不足言其無也。”
- 22 鉆火得冰
- 拼音:
- zuān huǒ dé bīng
- 解釋:
-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 出處:
- 《法苑珠林》第69卷:“竊聞聲調響順,形直影端,未見鉆火得冰,種豆得麥。”
- 23 問道于盲
- 拼音:
- wèn dào yú máng
- 解釋:
- 盲:瞎子。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 出處:
- 唐 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于聾,求道于盲。”
- 24 鼠穴尋羊
- 拼音:
- shǔ xué xún yáng
- 解釋:
- 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 出處: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緣木求魚的反義詞
“緣木求魚”單字解釋
* 緣木求魚的近義詞有:井中求火,以冰致蠅,倒裳索領,刻舟求劍,升山采珠,卻行求前,守株緣木,射魚指天,引足救經,指天射魚,撐岸就船,敲冰求火,敲冰索火,水中撈月,求馬于唐肆,求馬唐肆,海底撈針,煎水作冰,登木求魚,緣山求魚,緣木希魚,鉆冰求火,鉆火得冰,問道于盲,鼠穴尋羊,緣木求魚[yuán mù qiú yú]的解釋:緣:順著;木:樹。沿著樹干爬上樹去捉魚。比喻方法不對;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