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腦涂地的近義詞
肝腦涂地的近義詞有:出生入死,奮不顧身,粉身碎骨,肝心涂地,肝膽涂地,赴湯蹈火,馬革裹尸,肝腦涂地[gān nǎo tú dì]的解釋: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涂:抹。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十七,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
肝腦涂地的近義詞詳解
- 1 出生入死
- 拼音:
- chū shēng rùsǐ
- 解釋:
-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2 奮不顧身
- 拼音: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釋:
- 奮:振作精神;鼓起干勁。指勇往直前;不顧個人安危。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 3 粉身碎骨
- 拼音:
- fěn shēn suì gǔ
- 解釋:
- 全身粉碎。多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惜犧牲生命。也比喻徹底遭到失敗或遭遇極大的磨難。
- 出處:
- 唐 蔣防《霍小玉傳》:“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4 肝心涂地
- 拼音:
- gān xīn tú dì
- 解釋:
- 猶言肝腦涂地。
- 出處:
- 唐·陳子昂《謝衣表》:“臣萬死骷骨,垂配蒙榮,載戰載殞,肝心涂地。”
- 5 肝膽涂地
- 拼音:
- gān dǎn tú dì
- 解釋:
- 見“肝腦涂地”。
- 出處:
- 漢·劉向《說苑·善說》:“使食肉者一旦失計于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涂地于中原之野?”
- 6 赴湯蹈火
- 拼音: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釋: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 出處: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 7 馬革裹尸
- 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釋:
-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 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肝腦涂地”單字解釋
* 肝腦涂地的近義詞有:出生入死,奮不顧身,粉身碎骨,肝心涂地,肝膽涂地,赴湯蹈火,馬革裹尸,肝腦涂地[gān nǎo tú dì]的解釋: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