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羅網的近義詞
自投羅網的近義詞有:坐以待斃,束手就擒,束手待斃,燈蛾撲火,自作自受,自取滅亡,自墜陷阱,自投網羅,自投虎口,自掘墳墓,自食其果,鉆頭就鎖,飛蛾撲火,鳥入樊籠,自投羅網[zì tóu luó wǎng]的解釋:比喻自己進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出自: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自投羅網的近義詞詳解
- 1 坐以待斃
- 拼音:
- zuò yǐ dài bì
- 解釋: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2 束手就擒
- 拼音:
- shù shǒu jiù qín
- 解釋:
- 束:捆;綁;就:接受。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 出處:
- 《宋史 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 3 束手待斃
- 拼音:
- shù shǒu dài bì
- 解釋:
- 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 出處:
- 《宋史 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 4 燈蛾撲火
- 拼音:
- dé é pū huǒ
- 解釋:
- 比喻自己找死。
- 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5 自作自受
- 拼音: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釋:
-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 出處:
- 《敦煌變文集 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一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凌三寶,自作自受。”
- 6 自取滅亡
- 拼音:
- zì qǔ miè wáng
- 解釋:
- 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自己的覆滅。
- 出處:
- 《陰符經》下卷:“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 7 自投網羅
- 拼音:
- zì tóu wǎng luó
- 解釋:
- 投:進入。比喻自己進入圈套送死
- 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與其自投網羅,為天下笑,曷若相與戮力同心,赴蹈湯火,豈徒脫禍,兼富貴可求。”
- 8 自投虎口
- 拼音:
- zì tóu hǔ kǒu
- 解釋:
- 投:進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險的處所。比喻自己進入危險的場所送死
- 出處:
-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0回:“這薛剛真正膽大包天,不想生法報仇,反來祭掃鐵丘墳,是自投虎口。”
- 9 自掘墳墓
- 拼音:
- zì jué fén mù
- 解釋:
- 掘:挖。自己給自己挖掘墳墓。比喻自己為自己的失敗或滅亡準備了條件。
- 出處:
- 晉 葛洪《神仙傳》:“便一一以手裂壞之,又畫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徑去。”
- 10 自食其果
- 拼音:
- zì shí qí guǒ
- 解釋:
-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形容自己做壞事;自己受害。
- 出處: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11 鉆頭就鎖
- 拼音:
- zuàn tóu jiù suǒ
- 解釋:
- 形容自投羅網。
- 出處: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憑河,誰著你鉆頭就鎖,也怪不的咱故舊情薄。”
- 12 飛蛾撲火
- 拼音:
- fēi
- 解釋: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出處:
-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 13 鳥入樊籠
- 拼音:
- niǎo rù fán lóng
- 解釋:
- 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比喻自投羅網,陷入困境。
- 出處:
-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恰便似魚鉆入絲網,鳥撲入樊籠。”
自投羅網的反義詞
“自投羅網”單字解釋
* 自投羅網的近義詞有:坐以待斃,束手就擒,束手待斃,燈蛾撲火,自作自受,自取滅亡,自墜陷阱,自投網羅,自投虎口,自掘墳墓,自食其果,鉆頭就鎖,飛蛾撲火,鳥入樊籠,自投羅網[zì tóu luó wǎng]的解釋:比喻自己進入圈套。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