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自棄的近義詞
自暴自棄的近義詞有:不能自拔,因循茍且,妄自菲薄,安于現狀,得過且過,自卑過甚,自棄自暴,自慚形穢,自甘墮落,自甘暴棄,自輕自賤,茍且偷安,茍且偷生,自暴自棄[zì bào zì qì]的解釋: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出自: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自暴自棄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能自拔
- 拼音:
- bù néng zì bá
- 解釋:
-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 出處:
-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2 因循茍且
- 拼音:
- yīn xún gǒu qiě
- 解釋:
- 因循:沿襲;茍且:敷衍;馬虎。沿襲舊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圖維持現狀;得過且過。
- 出處:
- 宋 呂祖謙《答潘叔度》:“以此等語言自恕,則因循茍且,無一事可為矣!”
- 3 妄自菲薄
- 拼音:
- wàng zì fěi bó
- 解釋:
- 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妄:過分地;菲薄:小看;輕視。
- 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4 安于現狀
- 拼音: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解釋: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出處: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5 得過且過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釋:
- 得:能夠;且:姑且。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 出處:
-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 6 自棄自暴
- 拼音:
- zì qì zì bào
- 解釋:
- 指自甘墮落,不求進取。同“自暴自棄”。
- 出處:
- 《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
- 7 自慚形穢
- 拼音: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釋:
- 因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形容自愧不如別人。慚:慚愧;形:形體;穢:丑;骯臟;差。
- 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8 自甘墮落
- 拼音:
- zì gān duò luò
- 解釋:
- 自己甘心思想行為向壞的方向發展
- 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須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墮落。”
- 9 自甘暴棄
- 拼音:
- zì gān bào qì
- 解釋:
- 指自甘墮落,不求進取。同“自暴自棄”。
- 出處:
- 章炳麟《演說錄》:“近來有一種歐化主義的人,總說中國人比西洋人所差甚遠,所以自甘暴棄,說中國必定滅亡,黃種必定剿絕。”
- 10 自輕自賤
- 拼音: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釋:
- 輕、賤:輕視。卑視自己;不知自重。
- 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自輕自賤。”
- 11 茍且偷安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ān
- 解釋:
- 不求上進;不顧將來;只貪圖眼前的安寧。茍且:得過且過;偷安:貪圖安逸。
- 出處:
- 宋 蘇軾《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茍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
- 12 茍且偷生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釋:
- 不求長遠利益;只圖眼前生存。茍且:得過且過;偷生:貪圖生存。
- 出處:
- 宋 王令《與杜子長書》:“令貧無資,身術從禮,有責不敢易。受寒餓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茍且偷生。”
自暴自棄的反義詞
“自暴自棄”單字解釋
* 自暴自棄的近義詞有:不能自拔,因循茍且,妄自菲薄,安于現狀,得過且過,自卑過甚,自棄自暴,自慚形穢,自甘墮落,自甘暴棄,自輕自賤,茍且偷安,茍且偷生,自暴自棄[zì bào zì qì]的解釋: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