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文身的近義詞
被發文身的近義詞有:披發文身,文身斷發,被發文身[pī fà wén shēn]的解釋: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出自: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被發文身的近義詞詳解
- 1 披發文身
- 拼音:
- pī fà wén shēn
- 解釋:
-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 出處:
- 《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2 文身斷發
- 拼音:
- wén shēn duàn fā
- 解釋:
-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
- 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長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
“被發文身”單字解釋
* 被發文身的近義詞有:披發文身,文身斷發,被發文身[pī fà wén shēn]的解釋: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