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的近義詞
裹足不前的近義詞有:作繭自縛,停滯不前,固步自封,按兵不動,故步自封,裹足不進,躊躇不前,頓足不前,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的解釋: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出自: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裹足不前的近義詞詳解
- 1 作繭自縛
- 拼音: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釋:
-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 出處: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 2 停滯不前
- 拼音:
- tíng zhì bù qián
- 解釋:
- 停留下來不繼續前進。滯:滯留;停留不動;停滯:因為受到阻礙而不能順利地前進或發展。
- 出處: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
- 3 固步自封
- 拼音: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釋:
- 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 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陳陳相因,固步自封,絲毫沒有改革求進步的意思。”
- 4 按兵不動
- 拼音:
- àn bīng bù dòng
- 解釋:
- 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
- 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 5 故步自封
- 拼音: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釋:
- 故:過時的;舊:故步。原來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指自己停滯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現狀;不求進步或革新。
- 出處:
- 清 梁啟超《愛國論》:“婦人纏足十載,解其縛而猶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見多怪。”
- 6 裹足不進
- 拼音:
- guǒ zú bù jìn
- 解釋:
- 裹足:包纏住腳。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
- 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0回:“奈奉陽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進,卷口而不言。”
- 7 躊躇不前
- 拼音: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釋:
- 躊躇:遲疑不決的樣子。猶豫不定;不敢前進。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孝武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 8 頓足不前
- 拼音:
- dùn zú bù qián
- 解釋:
- 停頓下來不前進。
裹足不前的反義詞
“裹足不前”單字解釋
* 裹足不前的近義詞有:作繭自縛,停滯不前,固步自封,按兵不動,故步自封,裹足不進,躊躇不前,頓足不前,裹足不前[guǒ zú bù qián]的解釋: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