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揚的近義詞
趾高氣揚的近義詞有:不可一世,大搖大擺,大模大樣,得意忘形,得意洋洋,志高氣揚,揚眉吐氣,挺胸凸肚,氣宇軒昂,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洋洋自得,眉飛色舞,神氣活現,耀武揚威,自鳴得意,足高氣揚,躊躇滿志,頤指氣使,高視闊步,趾高氣揚[zhǐ gāo qì yáng]的解釋: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出自: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趾高氣揚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可一世
- 拼音: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釋:
- 可:許可;贊成。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 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 2 大搖大擺
- 拼音: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釋:
- 走路時身子搖擺;亂晃。形容舉動無所顧忌;揚揚自得的樣子。
- 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 3 大模大樣
- 拼音: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釋:
-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無人的樣子。②形容裝模作樣。擺出毫無拘束的樣子。
- 出處:
- 明 徐霖《繡襦記》:“這廝大模大樣,公然慢我的。”
- 4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釋: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 出處: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 5 得意洋洋
- 拼音:
- dé yì yáng yáng
- 解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6 志高氣揚
- 拼音:
- zhì gāo qì yáng
- 解釋:
- 志氣高昂而自得。
- 出處:
- 《史記 蘇秦列傳》:“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 7 揚眉吐氣
- 拼音:
- yáng méi tǔ qì
- 解釋:
- 揚眉:揚起眉頭;吐氣:吐出怨氣、悶氣。形容擺脫壓抑心情后的高興;得意的神情。
- 出處:
-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 8 挺胸凸肚
- 拼音:
- tǐng xiōng tū dù
- 解釋:
- 凸:凸出。形容身壯力強,神氣活現的樣子。
- 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史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 9 氣宇軒昂
- 拼音:
- qì yǔ xuān áng
- 解釋:
- 氣宇:氣魄;軒昂:精神飽滿;氣度不凡的樣子。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
- 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生得豐姿瀟灑,氣宇軒昂,飄飄有出塵之表。”
- 10 沾沾自喜
- 拼音:
- zhān zhān zì xǐ
- 解釋:
-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
- 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 11 洋洋得意
- 拼音:
- yáng yáng dé yì
- 解釋:
- 形容神氣十足,非常得意。
- 出處:
-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觀魚》:“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 12 洋洋自得
- 拼音:
- yáng yáng zì dé
- 解釋:
- 猶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洋洋自得
- 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來了。”
- 13 眉飛色舞
- 拼音:
- méi fēi sè wǔ
- 解釋:
-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樣子。
- 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 14 神氣活現
- 拼音:
- shén qì huó xiàn
- 解釋:
- 形容自以為了不起而表現出來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樣子。
- 出處:
- 《茅盾選集 委屈》:“要不是他們神氣活現說‘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縫制新的了。”
- 15 耀武揚威
- 拼音:
- yào wǔ yáng wēi
- 解釋:
-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揚威:顯示威風。炫耀武力;顯示威風;也作“揚威耀武”。
- 出處:
- 元 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這唐兵人強馬壯,耀武揚威,真個是將勇兵驍也。”
- 16 自鳴得意
- 拼音:
- zì míng dé yì
- 解釋: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賞。鳴:表達;表示。
- 出處:
-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篇》:“揮策四顧;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鳴得意。”
- 17 足高氣揚
- 拼音:
- zú gāo qì yáng
- 解釋:
- 猶言趾高氣揚。語本《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
- 出處:
- 《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 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
- 18 躊躇滿志
- 拼音:
- chóu chú mǎn zhì
- 解釋:
-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心意。形容心滿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樣子。多指對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 出處:
- 莊周《莊子 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 19 頤指氣使
- 拼音:
- yí zhǐ qì shǐ
- 解釋:
- 頤:腮幫子;指:指揮;氣:神氣;使:指使。用腮幫子來指揮人;用神氣來支使人。
- 出處:
- 唐 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鐘,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
- 20 高視闊步
- 拼音:
- gāo shì kuò bù
- 解釋:
-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氣。
- 出處:
- 漢魏 劉楨《隋書 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趾高氣揚的反義詞
“趾高氣揚”單字解釋
* 趾高氣揚的近義詞有:不可一世,大搖大擺,大模大樣,得意忘形,得意洋洋,志高氣揚,揚眉吐氣,挺胸凸肚,氣宇軒昂,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洋洋自得,眉飛色舞,神氣活現,耀武揚威,自鳴得意,足高氣揚,躊躇滿志,頤指氣使,高視闊步,趾高氣揚[zhǐ gāo qì yáng]的解釋: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