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的近義詞
集腋成裘的近義詞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眾擎易舉,眾毛攢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寸積銖累,積土成山,積少成多,積露為波,聚沙成塔,銖積寸累,集腋為裘,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的解釋: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貍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積少成多。出自:《慎子 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
集腋成裘的近義詞詳解
- 1 萬眾一心
- 拼音: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釋:
-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 出處:
-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絡,萬眾一心。”
- 2 眾志成城
- 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
- 眾人統一的意志;形成堅固的城墻。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 大。城;城墻。
- 出處:
- 《國語 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 3 眾擎易舉
- 拼音:
- zhòng qíng yì jǔ
- 解釋:
- 比喻大家齊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好。擎:往上托舉。
- 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眾擎易舉,已有個成數了,不日便可奉請開復。”
- 4 眾毛攢裘
- 拼音:
- zhòng máo cuán qiú
- 解釋:
-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 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常言道:‘眾毛攢裘。’”
-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拼音: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 解釋:
- 走一千里路,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
- 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6 寸積銖累
- 拼音:
- cùn jī zhū lěi
- 解釋:
- 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銖為一兩。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
- 出處:
- 宋 李綱《與右丞相條具事宜札子》:“寸積銖累,以及此數,若不妄散,以陳易新,可以常為洪州之根本。”
- 7 積土成山
- 拼音:
- jī tǔ chéng shān
- 解釋:
-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積小而成大。
- 出處:
- 荀況《荀子 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 8 積少成多
- 拼音: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釋:
- 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 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 9 積露為波
- 拼音:
- jī lù wéi bō
- 解釋:
- 比喻積少成多。
- 出處:
- 明 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為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 10 聚沙成塔
- 拼音:
- jù shā chéng tǎ
- 解釋:
- 聚:聚集。把細沙堆積成高塔。比喻積少成多。
- 出處: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 11 銖積寸累
- 拼音:
- zhū jī cùn lěi
- 解釋:
- 一銖一寸地積累起來。銖:古代重量單位;據說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
- 出處:
- 宋 蘇軾《裙靴銘》:“寒女之絲,銖積寸累;天步所臨,云蒸雷起。”
- 12 集腋為裘
- 拼音:
- jí yè wéi qiú
- 解釋:
- 見“集腋成裘”。
- 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聊齋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
集腋成裘的反義詞
“集腋成裘”單字解釋
* 集腋成裘的近義詞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眾擎易舉,眾毛攢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寸積銖累,積土成山,積少成多,積露為波,聚沙成塔,銖積寸累,集腋為裘,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的解釋: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貍腋下的皮毛雖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積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