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近義詞
麻木不仁的近義詞有:不省人事,不知甘苦,不知痛癢,心如木石,無動于衷,死死平平,漠不關心,麻痹不仁,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的解釋: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出自: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麻木不仁的近義詞詳解
- 1 不省人事
- 拼音:
- bù xǐng rén shì
- 解釋:
- 省:知覺。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陷入昏迷狀態。有時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 出處:
- 《明史 艾穆傳》:“穆遣戍涼州,創重不省人事,既而復蘇,遂詣戍所。”
- 2 不知甘苦
- 拼音:
- bù zhī gān kǔ
- 解釋:
-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還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對前人的艱辛沒有體會。
- 出處: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矣。”
- 3 不知痛癢
- 拼音:
- bù zhī tòng yǎng
- 解釋: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 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2卷:“同父意見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講那道學,說正心誠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風痹病,不知痛癢之人。’”
- 4 心如木石
- 拼音:
- xīn rú mù shí
- 解釋:
- 心靈像樹木石頭一樣,毫無情感、欲念。
- 出處:
- 《五燈會元 百丈懷海禪師》:“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四》:“君不以異類見薄,故為悅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 5 無動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釋:
-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 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于衷者。”
- 6 死死平平
- 拼音:
- sǐ sǐ píng píng
- 解釋:
- 麻木不仁,沒有生氣
- 7 漠不關心
- 拼音: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釋:
- 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
- 出處:
-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于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 8 麻痹不仁
- 拼音:
- má bì bù rén
- 解釋:
- 指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覺
- 出處:
- 明 李贄《寄答留都書》:“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麻木不仁的反義詞
“麻木不仁”單字解釋
* 麻木不仁的近義詞有:不省人事,不知甘苦,不知痛癢,心如木石,無動于衷,死死平平,漠不關心,麻痹不仁,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的解釋: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