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巴水忽可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巴水忽可盡”出自唐代李白的《上三峽》,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bā shuǐ hū kě jǐn,詩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巴水忽可盡”全詩

    《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頭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上三峽翻譯及注釋

    翻譯
    巴水穿過巫山,巫山夾著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而青天依然夾在上面。
    三個早晨行在黃牛峽,三個晚上還在黃牛峽打轉。
    這樣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黃牛峽。怎能不使人愁得兩鬢斑斑?

    注釋
    ⑴三峽:指長江之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⑵巫山:在今重慶巫山縣南,山勢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長江三峽的流水。重慶東面長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傳說巴子國由此得名。古渝、涪、忠、萬等州均屬巴國地,故此段長江常稱巴水。
    ⑷黃牛:指黃牛山,又稱黃牛峽,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徑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上三峽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亂為號召出師,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報國立功的良好愿望應聘入幕。至德二載(757年)唐肅宗李亨和永王李璘發生奪權內訌,李亨消滅了李璘的軍隊。李白因此獲罪,被投入潯陽監獄。后來又流放夜郎。此詩是李白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徑三峽時創作的。當時李白59歲。他58歲時從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著便進入三峽。三峽是長江最為險峻、最難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經告別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獨,情緒更壞。

    上三峽鑒賞

      此詩表現了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郁悶狀況。前四句,詩人運用大膽夸張的手法,極力描繪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滾滾的壯麗景色。“巫山夾青天”,“夾”字用得極其到位,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茲”,含有無奈之意。三、四兩句,并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情景。“巴水忽可盡”,著一“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寫實又在寫情。這兩句詩由對客觀景物的描寫逐漸過渡到詩人的主觀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達到情景交融。

      詩的后半部分對三、四兩句詩意作了進一步闡發。“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五、六兩句既用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末兩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詩中連續重復“三朝三暮”,極有船工號子的感覺。古時有歌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最后四句是從這首民間歌謠脫胎而來的。但古歌謠指提到舟行的緩慢,而李白的詩除了說“三暮行太遲”外,還有“不覺鬢成絲”,旅途艱辛和心情憂郁使詩人在不知不覺中鬢發都愁白了。這就把客觀敘事和主觀抒情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含蓄委婉地映襯出詩人當時愁苦的心情。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白詩里《上三峽》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發白帝城》),后者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名篇。《上三峽》寫于詩人流放途中,詩中描寫巫山險峻,巴水紆曲,舟行遲遲,愁令發白。流放者唯覺逆境難熬,心情憤懣,壯麗風光為之減色。《下江陵》是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燦,氣象開朗,舟行輕快。“一日千里”是詩人心態輕松的主觀感受,喜悅心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同一位詩人,同一處景致,卻氣象迥異,正是“融情入景”的鮮明寫照。

    “巴水忽可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sān xiá
    上三峽

    wū shān jiā qīng tiān, bā shuǐ liú ruò zī.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bā shuǐ hū kě jǐn, qīng tiān wú dào shí.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sān cháo shàng huáng niú, sān mù xíng tài chí.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sān cháo yòu sān mù, bù jué bìn chéng sī.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巴水忽可盡”平仄韻腳

    拼音:bā shuǐ hū kě jǐn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巴水忽可盡”的相關詩句

    “巴水忽可盡”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巴水忽可盡”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巴水忽可盡”出自李白的 《上三峽》,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