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簽萬軸裹紅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牙簽萬軸裹紅綃”全詩
不于祖龍留面目,遺篇那得到今朝。
作者簡介(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題金樓子后》李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金樓子后》
朝代:唐代
作者:李煜
牙簽萬軸裹紅綃,
王粲書同付火燒。
不于祖龍留面目,
遺篇那得到今朝。
中文譯文:
用萬軸紅綃包裹著一根根牙簽,
王粲的書與之一同被火燒。
沒有留下祖龍的真面目,
那些遺篇怎能到今朝。
詩意:
這首詩是李煜在唐代時期創作的,詩中表達了對自己作品無法流傳至今并受到賞識的懊悔和遺憾。通過牙簽比喻自己的作品,暗示其作品微不足道,并與王粲的書一同被放火燒毀,可見作者自己對自己作品的看法低落。詩中提到"祖龍",可能指代的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先曹寅,暗示自己沒有留下像曹寅那樣具有永恒價值的作品。
賞析:
這首詩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作品命運的無奈和懊悔之情。通過牙簽和書被火燒毀的形象描繪,強調了作者對自己作品的低估以及認為自己的作品沒有留下任何值得稱道的東西。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反映了李煜內心深處的苦悶和無奈。
“牙簽萬軸裹紅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īn lóu zǐ hòu
題金樓子后
yá qiān wàn zhóu guǒ hóng xiāo, wáng càn shū tóng fù huǒ shāo.
牙簽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
bù yú zǔ lóng liú miàn mù, yí piān nà de dào jīn zhāo.
不于祖龍留面目,遺篇那得到今朝。
“牙簽萬軸裹紅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