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生連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水生連珠”全詩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
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魯東門觀刈蒲》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魯東門觀刈蒲》是一首唐代詩,作者是李白。詩中描繪了魯國的初霜時節,人們刈割蒲草的場景。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刈割蒲草的過程,表達了對蒲草的珍愛和對清夜娛樂的向往。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魯國的初霜時節,蒲草開始被割取。
揮動鐮刀猶如轉動的月亮,拂過水面形成連珠波紋。
這種蒲草是最可珍貴的,何必去追求那貴重的龍須。
將蒲草編織成玉床和席子,樂意享受清夜的娛樂。
羅衣可以再次拂去,不害怕黃沙的揚起。
這首詩旨在表達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簡單快樂生活的向往。詩中的蒲草被描繪得美麗而珍貴,與貴重的龍須形成對比。詩人通過蒲草的形象,傳達了追求簡單而純粹的心情。他以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展示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此外,詩中還描繪了魯國的初霜時節,猶如初秋之時,景色宜人而寧靜。詩人通過描繪蒲草刈割的過程,表達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生機。他希望把蒲草制作成玉床和席子,以享受清夜的娛樂,寄托了對自由和快樂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傳達了對簡單快樂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清夜的娛樂的渴望。通過描繪蒲草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和簡樸生活的追求。
“拂水生連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ǔ dōng mén guān yì pú
魯東門觀刈蒲
lǔ guó hán shì zǎo, chū shuāng yì zhǔ pú.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huī lián ruò zhuǎn yuè, fú shuǐ shēng lián zhū.
揮鐮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cǐ cǎo zuì kě zhēn, hé bì guì lóng xū.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
zhī zuò yù chuáng xí, xīn chéng qīng yè yú.
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luó yī néng zài fú, bù wèi sù chén wú.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拂水生連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