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啄紫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鸝啄紫椹”全詩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白田馬上聞鶯》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田馬上聞鶯》是李白創作的一首唐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自身遭遇的痛苦之情。詩人以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為景,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在此美好的時刻,詩人卻感到迷茫和無助,不知道自己所處的時間。春光猶在,而他卻感到錯過了陽春時光。他的蠶室里蠶繭老了,客人還未歸,白田卻已經繅絲,驅馬前去只有空虛和悲哀。
賞析:
《白田馬上聞鶯》一詩是李白晚年創作的作品。詩中的白田是指能種植白色桑葉的桑田。這首詩以自然的景物和生活細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思和迷茫。詩中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描繪了春天的美好,然而作者卻感到自己在時光的流轉中迷失了方向,錯過了美好的時光。他的蠶室里的蠶繭老了,客人還未歸,白田已經收獲了蠶絲。驅馬前去,他唯有空虛和悲哀。整首詩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一種深沉的憂傷和對逝去時光的無奈。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寄托自己的情感,表達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逝去美好的思念之情。這首詩充滿了憂傷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寫生活中的細節,寄托了詩人內心的情感。
“黃鸝啄紫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tián mǎ shàng wén yīng
白田馬上聞鶯
huáng lí zhuó zǐ shèn, wǔ yuè míng sāng zhī.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wǒ xíng bù jì rì, wù zuò yáng chūn shí.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cán lǎo kè wèi guī, bái tián yǐ sāo sī.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qū mǎ yòu qián qù, mén xīn kōng zì bēi.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黃鸝啄紫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