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應有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濟川應有人”全詩
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分類:
《蘆葦江八詠·西浦潮痕》羅仲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蘆葦江八詠·西浦潮痕》是宋代詩人羅仲舒的一首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潮漲復朝退,
漲潮又退潮,
盈縮痕常存。
潮漲時江水蓬勃,退潮時水位下降,但潮水所留下的痕跡常常保留。
渡口孤舟橫,
渡口的孤舟橫放在江中,
濟川應有人。
這是濟川渡口,人們應該在這里過江。
詩意:
本詩以描繪西浦潮痕為主題,通過表現潮水的漲退變化以及渡口孤舟,傳達了時興雨后的一種愉悅和寧靜的氛圍。潮水的起伏、潮痕的持續,與渡口的孤寂形成了強烈對比。在江水漲潮時,渡口孤舟橫在大江之中,而漲潮退去之后,潮痕卻仍然延伸,這種景象既給人以壯觀之感,又顯出人世間的無常和無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潮水的自然景象,生動地描繪了潮漲退的景象與潮痕的延綿,展示了羅仲舒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深入感悟。
通過描繪潮漲退的景象,詩人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與無常。潮漲即是人生的順遂時期,而退潮則意味著逆境和困難。但潮痕的存在情況則表明,無論人生的起伏如何,印記和成果都會留下。這是一種對人生無常和變化的思考,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豁達樂觀的心態。同時,渡口孤舟也給人以沉靜和安詳的感覺。潮漲退的景象與渡口孤舟的畫面相得益彰,給人帶來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
羅仲舒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以山水和自然景觀的描寫來表達人生哲理,讓讀者在紛擾世界中,感受到一種安寧和與自然融合的感覺。
“濟川應有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wěi jiāng bā yǒng xī pǔ cháo hén
蘆葦江八詠·西浦潮痕
cháo zhǎng fù cháo tuì, yíng suō hén cháng cún.
潮漲復朝退,盈縮痕常存。
dù kǒu gū zhōu héng, jì chuān yīng yǒu rén.
渡口孤舟橫,濟川應有人。
“濟川應有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