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遮林杪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遮林杪樓”全詩
漸長石間筍,半遮林杪樓。
云飛山欲動,木落塔如浮。
游客未歸去,松陰人茗甌。
分類:
《游圓通寺》馬仲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圓通寺
一筇吾事足,
身世付科頭。
漸長石間筍,
半遮林杪樓。
云飛山欲動,
木落塔如浮。
游客未歸去,
松陰人茗甌。
詩詞的中文譯文:
游覽圓通寺
一生都心滿意足,
人生命運交給科舉。
青竹漸漸長起在石頭間,
將林頂樓的一半遮住。
山上的云飛舞,欲要動蕩,
樹木落下就如懸浮。
游客還未返回故鄉,
在松樹的陰涼下人們一起品茗。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圓通寺的經歷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滿足和對命運的認同。詩中,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經歷和身世,認為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已足夠使他滿意。他將人生的命運歸屬于科舉,以此表達了對自己的人生軌跡的接受和對命運的順從。
在描寫自然景物時,詩中用青竹漸長、遮住林頂樓的一半,以及山上的云飛草木落的形象,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的變遷。這些景物的描繪與作者的人生經歷相呼應,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形象地表現了時間和命運的無常。
最后兩句描述了游客還未回到自己的家鄉,而在松樹的陰涼下,人們一同品茗。這種意象表達了在忙碌和疲憊之后,人們需要休憩和尋找一種安寧的心靈棲息地。
賞析:
該詩表現了作者對命運的接受和對生活的滿足,以及對自然變遷的感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生活的無常。詩中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與自己人生經歷的對應,使得詩詞更具有共鳴力。
詩中的結構緊湊,表意明確,篇幅短小,意境清新。詩中以一種閑適的姿態來描寫生活和時間的流轉,體現了宋代詩人追求自然、清新、閑適的審美特點。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不禁會產生對生活的思索和對命運的思考。
該詩雖然篇幅短小,但內容豐富,既有對個人命運的反思,也有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對世界的感悟。通過詩詞的審美表達,讀者也能在其中獲得平和和寧靜的感受,產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關注。
“半遮林杪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yuán tōng sì
游圓通寺
yī qióng wú shì zú, shēn shì fù kē tóu.
一筇吾事足,身世付科頭。
jiàn cháng shí jiān sǔn, bàn zhē lín miǎo lóu.
漸長石間筍,半遮林杪樓。
yún fēi shān yù dòng, mù luò tǎ rú fú.
云飛山欲動,木落塔如浮。
yóu kè wèi guī qù, sōng yīn rén míng ōu.
游客未歸去,松陰人茗甌。
“半遮林杪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