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攙槍墮九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攙槍墮九宵”全詩
西城若黔廬,東墟已堆甓。
幽棲僅容膝,隱市意自適。
天公不我相,同此編戶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終焉感窮途,萬慮集中夕。
載觀宇宙內,內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軀,俯仰嘆逼仄。
炙手事當路,快意已爛額。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陳跡。
此身亦何有,而復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試面九年壁。
分類:
《火后寄詮老》木待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火后寄詮老》是宋代木待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動蕩的時代中的困境與苦悶。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攙槍墮九宵,列缺亂阡陌。
西城若黔廬,東墟已堆甓。
幽棲僅容膝,隱市意自適。
天公不我相,同此編戶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終焉感窮途,萬慮集中夕。
載觀宇宙內,內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軀,俯仰嘆逼仄。
炙手事當路,快意已爛額。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陳跡。
此身亦何有,而復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試面九年壁。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時代動蕩的痛苦體驗。詩中的“攙槍墮九宵,列缺亂阡陌”描述了社會動蕩的景象,充滿了戰亂的籠罩和混亂的局面。同時,“西城若黔廬,東墟已堆甓”描繪了城中的戰火,暴力與廢墟。
詩人通過“幽棲僅容膝,隱市意自適”表達了自己逃離喧囂的愿望,追求內心的寧靜。然而,他感嘆天命的不公,“天公不我相,同此編戶厄”,認為自己與眾人一樣身處權力的困境之中。
詩人繼續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的疑問和困惑:“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終焉感窮途,萬慮集中夕。”詩人對于人生的局限和沉重的憂慮感到不滿和無奈。
最后,詩人以“鄙夫六尺軀,俯仰嘆逼仄。炙手事當路,快意已爛額。”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動亂時代中的無奈和艱辛。他感到自己像是炙手可熱的事物,憂慮和悲觀的情感已經深深刻在他的心頭。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社會的混亂和詩人的困境,表達了作者在動蕩時代的困苦和對于生命的思考與疑問,展現了一種悲切的情感。
“攙槍墮九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ǒ hòu jì quán lǎo
火后寄詮老
chān qiāng duò jiǔ xiāo, liè quē luàn qiān mò.
攙槍墮九宵,列缺亂阡陌。
xī chéng ruò qián lú, dōng xū yǐ duī pì.
西城若黔廬,東墟已堆甓。
yōu qī jǐn róng xī, yǐn shì yì zì shì.
幽棲僅容膝,隱市意自適。
tiān gōng bù wǒ xiāng, tóng cǐ biān hù è.
天公不我相,同此編戶厄。
píng shēng yī qiū hè, wèi xìn tiān dì zhǎi.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zhōng yān gǎn qióng tú, wàn lǜ jí zhōng xī.
終焉感窮途,萬慮集中夕。
zài guān yǔ zhòu nèi, nèi zài děng gōng zhái.
載觀宇宙內,內在等公宅。
bǐ fū liù chǐ qū, fǔ yǎng tàn bī zè.
鄙夫六尺軀,俯仰嘆逼仄。
zhì shǒu shì dāng lù, kuài yì yǐ làn é.
炙手事當路,快意已爛額。
yě zi jīn wù rán, chéng chú fù chén jī.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陳跡。
cǐ shēn yì hé yǒu, ér fù shēn wài huò.
此身亦何有,而復身外惑。
xiāng féng kěn fēn shān, shì miàn jiǔ nián bì.
相逢肯分山,試面九年壁。
“攙槍墮九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