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真人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訪真人居”全詩
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瑟,倚杖空躊躇。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馀。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題許宣平庵壁(見《詩話類編》)》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許宣平庵壁(見《詩話類編》)》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提到了李白對于許宣平庵的壁畫的觀賞和思考。
譯文如下:
我吟傳舍詠,來訪真人居。
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瑟,倚杖空躊躇。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馀。
詩中首先描述了自己在傳舍之間吟詠,在許宣平庵前來訪真人的居所。接著,他描述了庵外的煙嶺迷離,山巒高聳,掩蓋了真人的足跡,而天空中的云霧則籠罩了遙遠的虛空。詩人透過庵的門窗,只能看到庭院的冷蕭和凄寂,他倚著拐杖感到空虛和猶豫。最后,他認為真人象征的鶴化身成遼遠的天空,在千年之后將會歸宿。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許宣平庵的壁畫的觀察和思索。壁畫創造了一個離世的意境,山巒、云霧、庭院的景色都展現出一種清冷和凄美的氛圍。詩人通過對景物和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他背靠著拐杖,默默地凝視著這幅畫,恍惚間仿佛看到了真人在其中。同時,他也意識到了人生的短暫和虛無,以及自己的一種無所適從的境地。最后,他將真人與一只鶴聯系在一起,認為真人也像是一只化身為天空的鶴,在千年之后將歸宿到更高的境界中。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李白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景物和身處境地的觀察,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如夢幻般的感慨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詩人的情感自然而真實,展現了他獨特的思想和藝術。
“來訪真人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ǔ xuān píng ān bì jiàn shī huà lèi biān
題許宣平庵壁(見《詩話類編》)
wǒ yín chuán shě yǒng, lái fǎng zhēn rén jū.
我吟傳舍詠,來訪真人居。
yān lǐng mí gāo jī, yún lín gé tài xū.
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
kuī tíng dàn xiāo sè, yǐ zhàng kōng chóu chú.
窺庭但蕭瑟,倚杖空躊躇。
yìng huà liáo tiān hè, guī dāng qiān suì yú.
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馀。
“來訪真人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